二十多年了,梁师傅练就了很多绝活,明、清以来的旧家私,在他手里都能修旧如旧
文/本报记者 冯小静
图/本报记者 郑迅
一个旧木箱,锯、刨、钻、凿、斧、锤、铲,“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
光是凿子,就有不同规格共30多把。梁师傅说,旧时的酸枝家私和现在机械生产的家具不同,不同朝代不同款式的家私结构不同,这30多个凿子正好“一个萝卜一个坑”,都能派上用场。
梁师傅今年54岁,已经当了20多年的“斗木佬”,是恩宁路上唯一专修旧酸枝家私的老师傅。
很多老师傅已经去世
记者来到梁师傅位于多宝坊的家中时,他正在修理几把清朝酸枝木“公坐椅”,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把“公坐椅”的四个脚嵌起来(见图)。
所谓“公坐椅”,就是以前西关大户人家摆在大厅的四方椅子。梁师傅说,以前广州时兴酸枝木家私,西来初地一带清朝时就已经是“斗木(即手工制作木制家私)”一条街,聚集了很多能工巧匠。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还很流行“斗木”,年轻人结婚要提前一个多月准备各式木制家具。最近几年,来“斗木”的人很少,很多老师傅也已不在人世了。
“以前这些旧家私哪里值钱?都是现在一些人炒起来的。”梁师傅说,近年来人们对古董家私的喜爱升温很快,他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我主要修明、清还有民国时的旧家私,陈济棠当政时期的特别多。”
修理旧家私原汁原味
找上梁家门的顾客多是附近街坊,顾客负责把家私送来,把料买齐,梁师傅只包工不包料。偶尔遇到搬不动的大件家私,他才会带齐“家当”上门服务。
修理旧家私最讲究“原汁原味”,梁师傅说,他只修理,从不翻新。“最难搞就是发了霉的旧木”,有些家私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保养,木头已经霉烂,这时候他就会选用最接近的木材,按照原来的结构形状用新木换朽木,尽量保持家私原来的样子。
梁师傅有个厉害的地方,看一眼就能知道家私的年代和内部结构,虽然他当木匠是半路出家的。他说他年轻时曾经下乡,回城后断断续续地做了些建筑、机械类的活,后来凭着从小在西来初地的耳濡目染,再慢慢摸索才自学成才。大厅里的那张“功夫凳”陪着他20多年了,“老得快掉牙了”。
屡经拆旧城说搬就搬
梁师傅说,他现在住的地方是一个亲戚提供的,大厅就是他的工作间。没有徒弟,每天都是一个人埋头苦干。“斗木”这一行赚不到什么钱,年轻人已经少有问津了,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也没有接自己的班。
那这门手艺如何传承呢?梁师傅说:“有什么手艺可言啊,‘手板眼见功夫’而已。”
恩宁路迁拆在即,梁师傅却显得很平静:“我都‘流浪’惯了,今天这个地方说拆,我就搬;明天那个地方说拆,我又搬。无所谓的……”
(Robby/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