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6月30日电(记者苏晓洲)从7月1日开始,中国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在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出口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不少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力、转变增长方式来适应新的形势。
以往,中国有出口企业靠吃“退税饭”为生。在广东与湖南交界处从事出口农产品加工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他们产品出口利润不到5%,有的同行甚至低于这一水平。利润,主要来自退税。
新的退税政策将出口瓷餐具的退税率从8%下调到5%。盛产陶瓷的湖南省有很多出口瓷企业,因为过去有不少企业即使拿到出口退税也处于微利或者无利状态,推行退税“新政”后,一批小型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形势。
有专家说,同样的情况,还有可能在纺织、服装、玩具、机电产品等领域发生。从广东、河南、安徽等省的情况看,下调出口退税,对这些省份出口经济的影响较湖南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退税下调是否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的“中国制造”会因此退潮呢?
华菱衡阳钢管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建辉不这么看。近些年,“华菱衡钢”主要盯紧国际“精尖”产品,研发和推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无缝钢管。依靠技术含量造就的竞争优势,“衡钢”去年出口创汇超过3亿美元并实现47%的增长。
赵建辉认为,出口退税调整,对“华菱衡钢”这类企业的影响比较有限。而在中国的出口企业中,主要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企业,正大量涌现。
有关专家指出,过去中国企业有“退税饭”可以吃,对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竞争力的意识比较淡漠。退税下调和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将促使中国出口企业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在一些劳动力密集、主要以数量取胜的出口企业,很多经营者对未来的出口前景也保持乐观。
中外合资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为一家著名跨国公司加工罐头食品。这家企业的总经理王业福承认,光是人民币升值一项因素,这家2006年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的企业目前就已经感受到很大压力。
王业福说,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是调整经营策略和提高管理水平。“熙可”原本以加工亚热带水果为主,未来,公司将在安徽办厂,加工北方水果罐头;在广东湛江建立生产线,加工热带水果罐头。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和原料价格情况,他们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来化解风险。
中国此次出口退税调整还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退税率。其中包括以铅锌矿为原料的锻造银生产、氧化锑和二氧化锰等。此举虽然会增加相关企业的成本,但显然能带来显著的环境效应。
“退税下调短期看是利空,但长远看将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赵建辉人说。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