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余秋雨其实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尽管他现在已经退出学界,也曾宣布过由于盗版的原因而不写书了,为了摆脱外界对他的干扰,他也发表过不看报、不看书、不上网的“三不宣言”,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像秋雨这样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是很难兑现这些诺言的。
再说,对于学界来说,少了余秋雨,也显得有点寂寞和冷清,学界需要观点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所以,不能缺少有智慧的余秋雨。
中国话剧记念百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有话要说的秋雨总算按捺不住了,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对中国剧坛话剧百年纪念活动提出四大质疑”的文章。
质疑一是,必须关注与百年话剧相称的空间幅度。余秋雨认为,此次“纪念话剧百年”的系列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人艺这一个剧团,这种纪念方式根本无法反映整个话剧百年的成果。二是纪念话剧百年不该忘记提出“三大戏剧表演体系”这一宏伟构建和“写意戏剧观”的话剧大师黄佐临。三是话剧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打造“没有争议“的精品,而在于开启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浪潮,冲击每一个历史转型期的最前沿。四是话剧百年其实具有非常的开放度,并不是纪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局促与琐碎。百年来,话剧承担着一个重要的职能——国际文化交融的先导者。读到余秋雨这篇迟到的文章,更有一种为他退出学界而惋惜的感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不同观点的争论,只要是有利于文化建构的深化和丰富,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整体性成熟和繁荣,对于批评都要有一种包容的宽阔胸怀,而不是采取排斥的狭隘心态。读者喜欢你的学术文章中文字的感性魅力,但是,性格上的敏感度常常会影响着你的判断力,并陷入不必要的“低层次纠缠“之中。从一个声誉日隆、赞颂四起的“文化明星”,面对随即而来的毁誉参半的争论之声,你选择了退却,这也是你敏感性格的缺陷所致。坦然面对争议,坚守学术主张,这是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格。
少了余秋雨,学界有点冷。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封笔”一说,最近,你已经辟谣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由衷地期望你的全面复出,为当下的文坛和学界添加一些“余氏元素”,这也是满足了喜欢你的公众一种阅读利益。吴为忠(特约评论员)(新闻午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