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英国警方在伦敦市区一辆停放的汽车上拆除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是在新任首相布朗任命新内阁主要成员的数小时后被发现的。新华社 发 |
6月29日,英国警方发现并拆除第二枚汽车炸弹。 新华社发 |
6月29日凌晨,英国警方在一辆停在市中心的汽车内发现爆炸装置,并由专家安全拆除。同一天,在距离第一辆车不远处,警方又发现并拆除第二枚汽车炸弹。
6月30日下午,一辆燃烧着的切诺基吉普车在急速行驶中撞向位于英国北部的格拉斯机场大楼前厅。警方立即疏散了机场人员,并下令所有航班停飞。
6月30日晚,英内政部宣布将全国安全警戒水平提升至最高级。
据新华社
本报讯 (记者何涛、廖杰华)昨日傍晚,本报记者跃洋连线采访了多位在英国资深华侨和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详细了解了发生恐怖袭击后英国目前的情况,并且探寻到一些此次恐怖袭击背后的原因。
华侨回忆:
一度波及伦敦唐人街
《星岛日报》英国分部总编辑潘永强是一名常年生活在伦敦的华侨。昨晚傍晚,潘永强向记者描述了受到恐怖袭击后目前英国的情况。
潘永强说,昨日伦敦的街面上的秩序良好,伦敦市的地铁、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正常,其他各方面都在照常运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伦敦的街道也很平静,但街面上的警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6月29日,在伦敦发现的一处汽车炸弹的地点离伦敦唐人街很近,只有约步行5分钟的距离,后来英国警方进行了半英里范围内的封锁,还是影响到了唐人街的生意。但随后,封锁解除,唐人街上的中餐馆也恢复了正常营业。
对于此次发生在英国的恐怖袭击,潘永强表示,目前类似这样的恐怖袭击在英国还是比较少见的。以前,英国人也有过经历恐怖袭击的经历,但大部分是爱尔兰共和军制造的袭击。
不过,此次恐怖袭击与爱尔兰共和军制造的袭击完全不同。以往,爱尔兰共和军在袭击前通常会打电话到报社,告诉他们在半小时在某个地方会有一个炸弹爆炸。报社遇到这种情况后,一般都会马上报警。警察会立即前往搜索炸弹。而从此次事件来看,被挫败的恐怖袭击完全没有以前爱尔兰共和军那么专业,显得很业余,“很可能是看到英国新的首相上台了,搞一下,也说不定。”潘永强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事件应该是孤立的行动,事态也应该会平静下去的。
留学生感受:
当地人没受什么影响
杨精益的家乡在湖南,2005年,远赴英国巴斯大学求学,读的是英语翻译、口译专业。杨精益居住在伦敦市的二区,离发现汽车炸弹的市中心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杨精益说,发现汽车炸弹是在英国当地时间凌晨2时,那个时候她已经睡下了,对当晚在伦敦市中心所发生的一切,她后来才听说。
事发当天早晨,睡梦中的杨精益被一个电话吵醒,打电话的是在英国《观察家报》做编辑的朋友。朋友告诉她,昨晚伦敦市中心发生恐怖袭击了,并给了她网址,让她到网上看看。杨精益打开电脑,相关消息让她大吃一惊。发现汽车炸弹的那家酒吧,名字叫做“虎!虎!”,是英国当地最大的酒吧之一,最多可以容纳1800人。今年年初的时候,杨精益和朋友还到过那里。
不过,这场未遂的恐怖事件并没有给杨精益造成太大影响:“街上的人好像少了一些,不少地铁线停开了。”杨精益说,她并没有见到报纸上说的大批的警察。
当天正好是杨精益室友张旋的生日。按照原先的计划,晚上是要出去庆祝的,但听说有恐怖袭击后,胆小的张旋左右为难。最终,张旋和杨精益选择了去影院看了场电影。
而杨精益看来,英国人对恐怖袭击已经有了免疫力,在恐怖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伦敦的地铁已经恢复正常运营,“伦敦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一切照旧”。
政界分析:
给新首相的一份“礼”
英国华人保守党主席李锦怡在英国生活了30多年,并且成功地参与英国的政治。对于此次恐怖袭击,李锦怡说,在苏格兰的汽车炸弹恐怖袭击发生后,当地就有消息传出来,此次袭击是恐怖分子对新首相布朗发出的一个警告。因为布朗是苏格兰人,而以前几乎所有的恐怖袭击都是发生在英格兰,从来没有在苏格兰发生过。此次恐怖袭击针对布朗的意图相当明显。这些恐怖分子实际上是想表明,不管是谁做首相,他们都是一样的要进行恐怖活动的。
最近,许多英国人在接受电视访问时也明确表达了一点,他们不会害怕。因为害怕实际上就是让恐怖分子赢了。“而且英国人的性格向来都是不喜欢威胁的。”李锦怡说。
长期以来,不少参与恐怖活动的人估计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这也说明了英国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英国首相布朗:
不排除与“基地”有关
又讯 英国新首相布朗7月1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警告说,英国正面临“长期和持续的”恐怖威胁,类似过去两天中挫败的恐怖袭击阴谋“随时都可能出现”。
布朗还将袭击者与“基地”组织联系起来。“很显然,我们正对付一群广义上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人。”
英国内政大臣史密斯2日认为,英国警方接连挫败三起恐怖袭击阴谋,“绝非仅靠运气”。
史密斯2日在一档早间电视节目中表扬了英国警方人员、见义勇为的民众和情报部门的出色表现,否认这些阴谋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纯属运气”。
“我不认为这是靠运气。我认为,这靠的是时刻保持警惕的民众、英勇无畏的警方人员和排爆人员以及严密关注(恐怖人员动向)的情报部门。”作者:何涛、廖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