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行家搅乱收藏热
藏品鉴定、评估和纳税法律真空亟待填补
专业文物鉴定专家为百姓义务鉴定古玩真伪,这样的机会不多。张锰 摄 |
韩业庭
伪鉴宝专家三五成群打着“著名专家”、“高级研究员”的旗号四处帮人鉴定,“名为鉴定,实为行骗”。他们所出具的鉴定证书已经受到许多拍卖公司和文物商店的抵制。
我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近年来持续火爆,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潮。国内也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空前火热局面。然而,《工人日报》的一篇报道认为,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和壮观的文化事业,却被一个突出的问题困扰着:这就是藏品的真伪问题。
伪专家欺世盗名
“以前我找过几位鉴定专家,他们都说我这两件藏品是真古董,可北京的专家却说它们是赝品,我究竟该听谁的?”不久前,在电视台组织的“民间寻宝记——走进武汉”大型活动现场,武汉市民余先生拿着两只精美的瓷瓶,一脸无奈。
而市民周先生的情况与余先生正好相反:他收藏了一件“青花龙纹高足杯”,此前有专家一口咬定是仿品,在活动现场却被专家当场判定为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不同的“专家”竟然“鉴定”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不免心生疑虑:到底哪位专家能够让人放心?
参加武汉鉴宝活动的专家称:此前他们走了20多个城市,不少地方的赝品率达到了80%至90%。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说,文物真假掺杂的情况古已有之,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鉴定专家,此时鉴定专家的实力和职业操守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了解,在这些所谓的鉴定师中,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取”到手;又比如,和有关拍卖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联手,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坑蒙拐骗不懂行的消费者;还有的鉴定师看钱说话,只知道投客户所好,讲客户喜欢听的,结果吃亏的还是客户自己。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有的本身就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开始自称鉴定家出来赚钱。
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介绍说,很多鉴定证书毫无法律效应,只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利欲熏心的产物。他们三五成群打着“著名专家”、“高级研究员”的旗号四处帮人鉴定,“名为鉴定,实为行骗”。如今这些“伪专家”所出具的鉴定证书已经受到许多拍卖公司和文物商店的抵制。
评估师资质难保
很多业内人士对冒牌评估师的案例保持缄默,但却都强调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评估师资质难以保证,拍卖公司的鉴定师不是独立的第三方。
文物专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杜耀西说:“随着国民经济逐步上升,老百姓日趋富裕,国内的收藏市场形势不错。但是,大部分投资者目前尚未意识到的一个巨大风险主要来自于艺术品评估机构的不完善。”
杜耀西说:“国内最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他们主要是面向国家收藏的文物进行鉴定。但一方面不可能把所有的收藏品都送来北京鉴定,另一方面中国文物界历来的传统是让有经验的老者对民间传世文物进行鉴定,有时文物专家也很难作出公正的判断。”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指出,收藏行业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依。由于文物保护法针对的是出土文物的管理,市场法律法规针对的是商品交易,而全国收藏业并无政府部门专管,整个收藏界的鉴定、评估和纳税长期处于法律真空地带。
法律真空有望填补
改革开放后,年轻的新生代收藏爱好者涌现出来,而且受教育水平较高,这为收藏业的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土壤。但是,当下最需要的还是“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他说:“我认为搞收藏应该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为主要目的,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排斥投资。”
王立军同时提醒广大藏友切不可一味迷信专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谁是谁非。如果要鉴定一定要找一些长期奋战在藏界第一线的实力派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实话。同时王立军严正指出,请那些“伪专家”尽快收手,不能再继续欺骗广大藏友了,不要再制造一场场悲剧,如果继续我行我素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日,为了规范时下日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率先在四川和浙江成立了工作站。
“人们常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收藏行业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神话,但神话总有被戳破的那一天。为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健康繁荣,我们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必须要出来戳破这些神话。”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坦言,收藏业的升温使得伪作泛滥情况越发严重,伪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鉴定专家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并且将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鉴定纳入法律轨道,相信到那时那些“伪专家”们将无处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