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7月5日专电(记者王秀琼、海明威)成都市话剧界人士4日在成都召开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在话剧事业一度辉煌的成都市,话剧发展受人才和资金不足限制处于低谷,话剧创作及其运营模式亟须改革。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廖全京说,成都曾是抗战时期中国解放区的重要话剧城市之一,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的三次发展高潮,贡献过《死水微澜》《西安事变》《于无声处》等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但随着九十年代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盛行,成都话剧受到冲击,步入低潮,市场不断流失。
成都艺术剧院曲艺话剧团副团长万山说,目前的成都话剧面临剧场建设和人才配备的不足,运营举步维艰,演出经费缺乏保障。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原一级演员孙滨说,动辄几百元的话剧票,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都过于昂贵。他呼吁,除北京、上海之外,全国其他省市政府也应加大对话剧的支持力度,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起话剧,愿意看话剧。
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爰飞说,话剧创作应该更贴近现实,与更多艺术形式融合,创造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他告诉记者,优秀编剧和策划的缺失是目前限制话剧发展的关键,成都话剧市场运作不完善,社会资金参与也不足。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说,市政府今年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只要是策划优秀、方案成熟的话剧项目,政府都提供剧场、资金方面的支持。他说,应该多推出剧本优秀、成本低的小剧种,以培养观众,并增加话剧进高校演出的机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话剧的魅力。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除召开“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座谈会”外,成都市还将开展“话剧进校园”活动,并于7月6日举办纪念晚会,届时将上演《雷雨》《死水微澜》等中国百年话剧的经典片段。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