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火车行驶在藏北草原上,以桥代路有效地保护了高原生态。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一年前的盛夏,被称为“神奇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国人振奋,世人瞩目。一年后的今天,走过四季的青藏铁路经受了四季变化以及第一个冬春运和“五一”黄金周运输的考验,没有发生责任行车事故,没有发生责任旅客和职工伤亡事故,没有发生责任旅客和职工高原病死亡——天路:365个日日夜夜
钢铁动脉安全畅通
一年来,铁路部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实现了线路基础稳定、设备质量可靠、列车运行平稳,使青藏铁路安然度过了全线开通运营以来的第一个夏、秋、冬、春。
冻土:青藏铁路在冻土区段建有长期观测系统,随时观测冻土活动情况。此外,工作人员除了徒步检查重点冻土地段外,还随时乘机车、轨检车、巡检车检查,或使用晃车仪检查,同时安装了轨道巡检雷达探测装置。目前从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的观测和检查养护情况看,各项工程措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冻土区段路基正逐步趋于稳定。
雪:青藏高原因雪而风光旖旎,但对铁路而言,雪却成为影响运输安全的隐患。青藏铁路格拉段45个站中共有32个站安装有道岔融雪装置,道岔遇雪能够产生热量,融化并蒸发落在道岔上的积雪,保证道岔正常转换。
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青藏铁路沿线出现15场25毫米左右的降雪,特别是3月3日,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德令哈还出现降雪量达144毫米的大雪。正是由于道岔融雪装置发挥了作用,青藏铁路没有发生任何大的行车问题。无论是远程启动、现地启动还是设备根据环境状态自行启动,青藏铁路的道岔融雪装置功能都很正常。
风: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建立了52个自动测风点,还建有大风监测预警工作站,显示实时风速、风向查询,大风环境下列车运行信息和速度限值,调度部门根据所测风速及时调整列车运行信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青藏铁路格拉段12座重点大桥、10个隧道、193个基站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在灾害天气实时掌握线路异常、灾害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列车运行情况;在监视覆盖区内出现应急抢险情况时,线路监视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时观察现场情况,为科学组织抢险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视频的辅助作用还可监控列车会让、中间站调车作业等情况,保证了运输安全。
卫生保障呵护健康
青藏铁路平均海拔4000多米,最高达到5072米。高寒缺氧不但是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且是在运营过程中对卫生保障工作具有长期挑战性的问题。
铁路部门对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的卫生保障工作极为重视,不但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还充分利用青藏铁路沿线医疗资源,依托地方医疗资源和铁路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所构建了完善的卫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医疗网络。
青藏铁路沿线各站段、站区、工区均组建了日常健康保护“红十字”卫生小组,负责站区、工区日常医疗卫生工作。铁路部门与海西州、格尔木、安多、当雄、那曲以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西藏军区总医院等8个医疗单位签订了《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和电话问诊制度,使沿线职工和旅客发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为了使旅客在旅行中能得到有效的卫生医疗保障,铁路部门在每趟旅客列车上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医护力量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救治工作。青藏铁路公司还与铁路沿线的7个地方和军区医院签订了《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协议》,使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急病等情况下,能得到地面医院的及时救治。
6月12日至14日,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率团检查了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检查团认为,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实现了“职工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患病旅客得到及时救治”的预期目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环境保护全面达标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原始、敏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驴等国家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这里常年低温低气压,高寒缺氧干燥,生态极其脆弱,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生物物种,使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
青藏铁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层层落实环保责任。
为保障进入青藏高原的列车集便器、污水箱的排污需求,铁路部门在格尔木、拉萨站配置了20辆流动卸污车,卸污后送往指定的污水处理点处置。机车、客车、货车的洗刷设有专用洗刷线,洗刷污水排入站区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排放。旅客列车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律送交格尔木车站和拉萨车站进行处理,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以来,已经集中处理污水污物7万多吨。
青藏铁路在沿线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段,修建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设置了防护栏、警示牌和迁徙诱导等设施。根据青藏铁路环保验收调查期间的监测结果及2004年至2006年的监测资料可知,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尤其是藏羚羊已经逐步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也熟悉了利用野生动物通道迁徙。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设置的33处野生动物通道作用明显,对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尽量减少铁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在高寒草甸和湿地等施工区域,采取了将原生植被进行划块切割、异地培育和移植等植被保护措施。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近日出具的调查报告认为,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已初见成效。在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唐北段,已有当地的先锋植物进入;在以人工恢复为主的唐南段,草皮移植成活率高,草种播种的出苗情况良好。
进入6月,青藏高原植被开始返青,铁路建设过程中移植的草皮存活良好,路基边坡上播种的小草长势喜人。(严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