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诗刊》的一个忠实读者。上高中那会儿,每得到一本《诗刊》,便跑到学校背后的山上,贪婪吮吸着那些似懂非懂的诗句,就像享受一顿美味佳肴。后来,到大学时代,到工作以后,《诗刊》一直陪伴我。看着书柜上一本本《诗刊》,它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助我走上以写作为职业的人生之路,更多的是在一篇篇作品中徜徉,自己被文学作品散发的真善美所感动,灵魂一次次得到净化。
曾几何时,文学期刊在读者心目中是那样地圣洁无瑕,那样地受读者欢迎。
可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期刊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现在大部分举步维艰。
为什么曾经风靡一时的《人民文学》辉煌不再?是文学期刊将我们抛弃,还是我们抛弃了文学期刊?追问起来,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从媒体多元化角度来说,它的发展一日千里,报纸、广播、电视、时尚类杂志、网络等,纷纷占领切割地盘;从读者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生活压力加大,节奏加快,读者更认同快餐文化,很难拿出大块时间静心阅读;从文学期刊本身来讲,理念保守、机制陈旧、内容枯燥、包袱沉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少期刊像一根小草,在文学与市场之间摇摆,有些还被迫染上媚俗之气。
文学期刊发行量锐减、财务紧张、编辑人才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它要整体突围脱困,究竟路在何方呢?
内容为王,坚守品牌。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代表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于文学期刊,内容是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文学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要触动读者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只能靠语言、构思、情节等内容。当读者记住了某篇作品,也就自然记住了这本杂志,有的还会将它精心收藏。文学期刊应深入调查新形势下读者的文学阅读需求,大量刊登高格调、新风扑面的精品力作,提升杂志的品位。
细分市场,整合资源。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把市场整体分为若干更小的部分,制订经营策略,提供相应产品,有效占领市场。目前,文学期刊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杂志面目模糊,大同小异。这就要求杂志社整合自身资源,细分读者市场,形成某一领域的优势,达到预期效果。比如《萌芽》把读者群锁定在大学生和中学生,并将传媒资源和教育资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发起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政府扶持,民间支持。用市场作为检验文学期刊的唯一标准,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文学期刊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沟通文学作品与普通读者的桥梁,负有传播文学艺术的使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既然文学期刊承载如此重要的功能,政府就应加大投入,同时出台优惠政策。
在那些文学期刊上,多少名篇佳作曾经鼓舞几代人奋勇前行。可敬的是,大多数文学期刊及其编辑依然甘于清贫,为中国当代文学默默地奉献耕耘。作为和谐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看到,它们在不远的将来柳暗花明,走出惨淡经营的阴影。
文学期刊的崛起,要靠编辑、作家,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读者真挚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