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的屏蔽门正在关闭。早报记者赵昀图 |
上海地铁公司研究改进屏蔽门 死亡男乘客曾吸毒
7月15日下午3时34分,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往莘庄方向的站台上,一名20多岁的男子在蜂鸣器鸣响与屏蔽门灯光频闪的情况下强行上车,被卡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并在列车启动后受挤压坠落隧道身亡(详见早报昨日A5版报道)。
昨天,早报记者从上海轨交运营方了解到,屏蔽门的安全改进措施正在紧急研究中。死亡男乘客事发时携有0.29克毒品,其血液中也含有毒品成分。
一般情况下,地铁驾驶员进站后会走出驾驶室,在车头处通过监控录像和目测,确认车门、屏蔽门正常关闭后,再返回驾驶室启动列车,但是由于许多站台有弯道,加装屏蔽门后两扇门之间的空隙光线又较暗,所以目测的办法并不一定准确。
15日的事故发生后,有网民建议,应该给站台上维持安全秩序的保安及站务员更大的权限,使他们在巡视中发现危险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发出预警信息,控制车辆的启动,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同时,也有人建议,能否在列车车门和屏蔽门之间安装感应器,并与列车启动信号关联,如果探测到车门与屏蔽门之间空隙夹住人或者存在异物,发车信号就无法正常发送,引起司机和站台工作人员注意。
昨天,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表示,对屏蔽门的技术改进措施正在考虑当中,将会在这一两天里尽快确定。
你了解屏蔽门吗?
屏蔽门底部是斜坡人站不稳
早报记者昨天在事发现场注意到,一般屏蔽门与列车车门间距近30厘米,理论上说,这个空间可以卡进一个身材瘦小的人。
此外,地铁公司工作人员称,屏蔽门底部10厘米高处被设计成与地面呈45度倾斜的结构,使人基本无法站稳,因此,一旦冲入屏蔽门而进不了列车车厢,就会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屏蔽门主要功能并非为安全
按照国际惯例,地铁屏蔽门最主要的作用并非防止自杀等安全性能,而是作为环控设施起到节能的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称,在地铁站台增加一项自动设施,也就会在特定情况下增加一些风险,特别是设备的安全性是以乘客遵守乘车规则为前提的。此前就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出,屏蔽门并非安全门。
屏蔽门列车门几乎同时关闭
15日的事故发生后,列车车门、屏蔽门的开关顺序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但研究表明,先关屏蔽门还是先关列车门,在安全上各有利弊。
如果屏蔽门先于列车车门关闭,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导致没完全挤上车的乘客被卡在中间;而如果屏蔽门后于列车车门关闭,也同样存在着冲锋扒车门的乘客被卡的风险。因此,1号线采取两道门几乎同时关闭的方式,但现实表明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屏蔽门内侧有紧急开门扳手
早报记者了解到,在每扇屏蔽门内侧都有一个绿色扳手,上面标明“紧急情况下,可以向下扳动绿色扳手,再用两手打开屏蔽门”字样。但大多数受调查乘客称,对此并不熟悉。
不过,有专业技术人员称,一号线列车在屏蔽门关闭后十几秒钟就会启动,如果有人被卡在两扇门中间,恐怕很难有时间反应过来去使用紧急扳手。(来源:东方早报 记者 姜丽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