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重规则的清华把“考霸”培养成材
二次招收张非,只能体现清华对规则的尊重,而将张非培养成材,则体现一个大学的责任
■王攀(商报评论员)
曾被广大读者关注的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录取一事尘埃落定,15日,记者获悉,张非今年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2003年,张非在四川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北京大学劝退。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尽管张非与清华有“过节”,但清华仍在今年录取了他。与其说是清华的“大度”,不如说是清华对规则的尊重。尽管张非被清华退学,但他仍没有失去报考清华的资格;尽管清华将其退学,但并没有规定张非不能再次报考清华;而只要张非达到标准——分数过线,符合清华的招生条件,就完全应该被录取。
两次被录取,两次被退学。受到损失的并非张非及其家人,北大和清华同样受到损失——不仅在招生过程中付出人力成本,而且也会占据和枉费一个稀有的招生指标。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清华拒绝张非是一个理性选择。但问题是,拒绝张非必然会破坏清华的招生规则,而破坏规则,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大。
张非如愿以偿上了清华。但依据前两次的退学经历,他会不会在清华遭遇二次退学,并不好说。因为,如果进入清华的张非仍旧迷恋网络,一旦符合退学条件,那么清华二次将其劝退,也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尽管这种做法会给清华和张非带来损失。不过,我们不希望张非在明年及以后的高考中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张非的母亲祝明灿说:“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两个月来,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及“考霸”封号的背后,让我们看到,张非是智商的巨人、情商的矮子。对于这样一个学生,社会、家庭、学校该怎么办,才是下一步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张非事件被曝光后,有“网络戒毒”方面的专家帮助张非戒网瘾,张非的母亲称张非现在性情开朗很多,连张非本人也觉得迷恋网络学不到东西……这些变化都令人欣慰。随着张非走入清华校门,社会对他的关注度将会下降,张非也将回到他平静的生活轨迹,那么,谁来帮助张非将他身上出现的这种“可喜的变化”进行到底?
显然,清华应该接过社会的接力棒。在二次接收张非上,清华的规则意识令人尊敬。我们认为,清华不仅要做一个规则的遵守者,更要通过教育让一个“情商几乎为零”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才是清华的伟大。二次招收张非,只能体现清华对规则的尊重,而把张非培养出来,则体现一个大学对社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