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7月18日电(记者岳富荣)“给孩子买个书包就可以上学。”财政收入连年迅速增长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实施“四免两补”助学工程,即免杂费、教科书费、教辅书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住宿费、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费,让许多家庭卸下了因子女上学带来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内蒙古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惠民措施,使全区城乡居民从中得到诸多实惠。
“十五”以来,内蒙古全区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2001年至2006年,内蒙古累计投资373亿元,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今年则投资100亿元,实施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城乡医疗保障、就业等10项民生工程,这一投资额占到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7。
内蒙古公共财政首先向贫困人口和经济落后地区倾斜。2006年,在全区实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42.7万贫困人口。今年,农村牧区低保面扩大到60万人以上,补助标准提高20%。对于城镇低收入居民,今年则将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在连续多年开展扶贫开发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扶贫资金10亿元,解决10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扶持15万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筹措资金8.7亿元,全部免除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受助学生达到208万人。全区还筹措资金6500万元,以多种形式资助大学生和职业院校学生5.4万人。今年,内蒙古计划安排8.4亿元,重点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住宿难问题,适当提高47.8万名寄宿制中小学生困难补助标准,力争使210万中小学生当年受益。
“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内蒙古积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2003年9月至今年5月,全区累计投放小额政府担保贷款7.9亿元,帮助8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十五”期间,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01万人。2006年帮助7797个零就业家庭的10198人实现了就业,今年将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
各项惠民措施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调节了收入分配。2006年,内蒙古收入最低的20%的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高出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水平1.6个百分点。收入低于城镇居民的农牧民,因政府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补贴,去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