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从开业到合同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这表明了住房储蓄这种全新的住房融资理念已经顺利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阶段,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同时这也成为中德两国在金融领域成功合作的一个典范。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成立于2004年2月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由中国建设银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合资组建,中国建设银行持股75.1%,该行自建立之初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家中德合资背景的银行怎样才能使住房储蓄这种源自欧洲的住房融资模式在中国尽快实现“本土化”,如何才能让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为中外金融合作提供一份成功的样本,一直为业界所关注。2006年9月,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和创新方案中提出“组建主要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的住房信贷银行”无疑为住房储蓄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也为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这样的中外金融合作机制迎来了调整和发展的契机。
提及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很多天津的市民都不会感到陌生,与其他的商业银行在高楼大厦投放豪华户外广告不同,行至天津街头,人们更多的是在公交候车亭、街道社区和报章中见到住房储蓄的广告。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住房储蓄本身就是一个很市民的金融产品,是为市民购房理财提供融资服务的,所以我们的产品推广就应该更加市民化。”这种市民化在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领导者看来,是中外金融合作过程中“本土化”的重要环节。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主营住房储蓄业务的专业银行,一直倡导住房消费的计划性,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使人们通过日常的存款积累,轻松实现住房梦想。与市场中的同类贷款相比,住房储蓄贷款年利率最低仅为3.3%,而且固定不变,不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另外,住房储蓄客户在存款阶段还可以享受免税的1.5%的政府奖励。
一位长期研究金融政策的专家认为,在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长期以来,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存在着差异,引进金融产品也面临“本土化”的问题,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在3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产品和营销思路,合同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也让我们看到了住房储蓄“本土化”的成功以及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一位理财师的体会是:“在天津市场中,消费者对住房储蓄由陌生到接受的过程,本身也反映出先进的理财理念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的机会。”
三年前进入中国时,中德双方股东曾对市场作出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结构,适时推出符合中国市场的住房储蓄产品,加之政府对住房储蓄产品的支持,让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随着7月1日C类住房储蓄产品的推出,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住房储蓄产品更趋多样化,满足了更多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此外,自去年11月开始,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相继推出了“幸福雨”系列贷款产品和“管家式全程协办”贷款服务,赢得了天津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这一系列市场举措激发了天津市场的活力,让德方的合作伙伴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无限风光。
有分析认为,德国的住房储蓄模式进入中国的初期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制度和住房政策与德国有很大差异,而且这两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给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德合作的住房储蓄银行也成为中外金融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现在,天津市民提及住房储蓄第一反映就是“3.3%固定低房贷利率、政府奖励、存贷结合”等关键词,但是谈及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未来发展,银行方面中方和德方的共识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完善服务,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在住房融资领域彰显住房储蓄的优势。对此,中方和德方都有着坚定的信心。记者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