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0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以及积欠本息等信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进行公布。随后,银行方面根据学生与之联系偿还情况对资料进行了调整,截至记者发稿,该网站公布的欠款学生共计积欠本息1857.59万余元。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也曾通过在此网站公布欠款学生资料来催收学生欠款,但是广州分行并没有公布欠款学生身份证的最后3位号码和详细通讯地址。
工行北京分行:欠款人及时联络可删除信息
记者在催款公告上看到,被公布信息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西部和内陆地区。其中积欠本息最高的数额多达4万多元,最低的有100多元,在公告的开头,工行注明被公布的人员都是已连续违约一年以上没有偿还贷款的欠款人,并向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交了借款人的违约纪录,同时提醒欠款人及时与工行联系。
工行北京分行方面表示,因借款人还款期与放款期间隔时间太长,期间联系方式变化较大,且毕业流动性又很强等原因,以前银行曾采取各种手段希望与这些同学联系上,甚至找过中介公司帮忙,均未成功。此次公布的1000余人是长期联系不上的欠款人,银行方面希望通过互联网这种传播更广的平台,利用其信息传播快速的特点对借款人进行催收,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工行北京分行还称,此办法已经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3名借款学生主动与工行取得联系,其中7人明确表明将于近期归还积欠工行贷款本息。工行北京分行也相应地删除了还款学生的信息。
而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个人征信系统是联网的,一些人如果没有还款,就不能再向银行借款。但是这些信息仅限于银行内部,一般不会对外公开。
学生:有侵犯借款人隐私权之嫌
对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这种做法,已申请贷款的兰州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认为:“那些欠款的人,也不全是恶意拖欠。有好多没还贷款的人也许是工作还没有找到,工作不稳定,结果造成了拖延还贷。银行的做法使得一些有心偿还贷款的人,受到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也有同学表示欠款不还的人确有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大二的马同学表示,无论什么原因,整个事件是借贷的学生违约在先。但工行北京分行的做法也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
专家:工行做法有待商榷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法学博士杜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做法是想通过社会舆论对债务人施加压力,促其尽快偿还借款。尽管是无奈之举,但将他人隐私如此公布于众,对债务人的伤害以及负面效果将远大于警示作用。
杜博士认为一旦签署了合同,债务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都会有一定的预计。如果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就要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如果在强制执行中发现债务人的确没有偿还能力,也可以执行和解,前提是银行方面愿意推延还款时间、削减还款的金额或者放弃还款行为。
同时,杜博士认为根本之策在于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将个人欠贷不还的不良记录与其找工作、申请贷款等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