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困难的魏先生今年53岁,刚刚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在这里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通过“一站式”联动窗口,分别办理了信访、再就业、救助的相关手续,不仅获得了一次性补助金,还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
农民工王先生在陕西见义勇为致成植物人遭受冷遇,在这里得到免费法律援助,终于获得大额赔偿金;
肢体二级残疾低保户主刘先生,在这里通过“困难群众子女就学服务”窗口求助,女儿学费获免;
这里的困难群众专卖商店,困难群众大药房,惠民门诊提供的商品、药品,收费都比其它地方低;
这里的惠民职业培训学校和困难群众阅览室,为困难群众提供的职业培训、阅览、上网服务全部免费;
这里的由三万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流动服务队随时应困难群众的要求,上门提供各类免费优质的生活服务;
这里的每一处窗口、每一位成员,面对困难群众都是满面微笑、体贴入微……
这里,就是四川省第一家市级惠民帮扶公共服务机构,绵阳市3万多困难群众的温馨之家——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
1+X: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的帮扶资源 今年年初,绵阳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推进十大惠民行动”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并明确要求建立长效机制。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强调,“惠民行动”是一面旗帜,“惠民行动”的内容既要实事求是,又要量力而行,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受益的方面着手,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坚决完成。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齐抓共管,实施“惠民行动”的好坏将成为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在贯彻市委这一决策中,绵阳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成功模式,引起担任市群团组织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倩的密切关注:能不能由此出发,把帮扶对象从困难职工扩大到整个困难群体?为此,她率领群团组织负责人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思路:采用1+X的模式建立市惠民帮扶中心。“1”就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X”就是市级各部门和群团组织承担的惠民帮扶资源功能。
今年春节前,绵阳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组建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将惠民帮扶工作纳入全市十大惠民行动,明确建立了惠民帮扶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中心被赋予四项主要职能:发挥放大惠民帮扶职能、补充惠民帮扶项目、实施困难群众应急救助、开展社会募捐救助。并对每一个帮扶项目都明确了主办单位,细化了具体形式和责任,落实了相关资金,市委市政府还决定将价值5000万元的的巾帼大厦整体打造为惠民帮扶大楼。
今年2月27日,中心正式亮相,设有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就业再就业等13个帮扶窗口,开办了困难群众大药房、惠民职业培训学校、困难群众专卖商店、惠民门诊、残疾人康复训练转介服务中心等五大机构,依托市级部门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残疾人康复等四个分中心,组建了惠民帮扶流动服务队,目前进入该中心的惠民帮扶事项已达83项。截止6月中旬,仅仅三个月时间,就接待困难群众41401人次,日均接待366人次。其中,提供咨询服务9498人次,提供帮扶资金和发放救助物资总计达46.3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60.58万元,通过免费职业介绍、举办大型招聘会等,使1256名就业困难群众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同时受理求助事项3247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6313人次,掌握了一些重大信访线索并配合调处相关案件2件。
绵阳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市惠民帮扶中心为龙头,以县市区惠民帮扶中心为骨干,以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惠民帮扶站为支撑、以流动服务队为依托的帮扶网络,同时开通了绵阳市惠民帮扶网站,建立了困难群众数据库、实现了市、县、乡帮扶组织的网上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
绵阳市委书记谭力说:“建设惠民帮扶中心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好事,中心投入运行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中心已成为全市困难群众的温馨之家。”
惠民经验全省推广 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1+X”模式所显示的巨大活力,不仅得到了绵阳市广大困难群众的赞扬,而且迅速引起了四川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亲自到中心调研并要求认真总结,予以推广,要求年内全省各市州都要建立惠民帮扶中心。他指出:中心“关键是整合了社会资源,把十多个相关政策都集中起来,建立了长效机制”。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在中心调研时指出:“这种模式把政务机制灵活运转起来了”。省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李登菊要求中心“设计完善好长效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要进一步整合党政、社会、企业资源,提高社会化帮扶能力”。副省长张作哈在中心调研时指出:“绵阳市建立惠民帮扶中心是创新之举”。今年6月,四川省工青妇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现场会在绵阳召开。
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的成功运转和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不仅实现了惠民帮扶工作的阵地化,成为这一工作的基本平台;实现了惠民政策与基层民意的双向互通,成为党委政府掌握民意的重要渠道;实现了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有形化,成为推动群团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更为重要的是,中心在创新探索形成惠民帮扶社会公共服务长效机制的领域中,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启迪和思考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中心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惠民帮扶工作,根据市委授权,建立了由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议制度,进驻中心的部门全面整合前移帮扶职能,公示具体项目和程序,力争帮扶事项现场办结;对于审核程序复杂的事项建立后台联办机制,做到前后联动,快速办结。
据介绍,在中心,群团组织承担的惠民帮扶资源全部纳入中心实施,政府各部门承担的惠民帮扶事项,适进则进入,不适进的则设置分中心,由中心统一管理。同时,市级部门对进入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完整授权,需要开展现场调查、社会公示等的,予以全力支持。此外,一个以财政投入为保障,部门帮扶资金打捆投入为主题,募集社会帮扶资金为补充的惠民帮扶资金投入体系正在形成。可见,“1+X模式”,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把分散的帮扶资源整合集中,并通过政府的支持一一激活,帮扶功能被加倍放大,已经形成了社会公共服务长效机制和平台。
中共绵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管委会主任王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心的成功运转,领导重视是保障,准确定位是前提,资源汇聚是关键,长效运行是核心,通过中心的运转,其最终目的在于“使惠民帮扶资源回归其公共属性,为困难群众建立共享帮扶资源的公共空间,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
“我们有信心把中心打造成为惠民帮扶的社会公共服务品牌机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王倩主任表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