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电 题:两岸文化交流应有远见
注重累积
——专访台湾《中国时报》社长林圣芬
中新社记者 曾嘉
两岸开放交流届满二十周年,文化交流扮演重要角色。台湾《中国时报》社长林圣芬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岸文化交流应有长远眼光,注重累积过程,对两岸关系改善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情系湖湘——两岸文化联谊行”七月中旬在湖南举行,林圣芬第一次参加“两岸文化联谊行”系列活动,在了解湖湘文化的同时,他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的过程中最有意义,因为两岸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台湾的许多民间信仰几乎都是脱胎于大陆。
对于去年未能参加“情系中原”活动林圣芬感到遗憾,他说,中原历史文化深厚,在古代很多闽南人都是从中原辗转到福建,后来又到台湾。“小时候家里房子上面都标着堂号,比如我们姓林就标着"西河衍派",表示是来自西河地区的林氏家族;姓黄的人家,就有"江夏衍派"的标注,很值得回味。”
此次来到湖南,林圣芬带着历史学眼光看湖湘文化。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台湾团练”,清朝时期台湾的团练就是源自湖南曾国藩培养的团练。
“我学历史,了解到湖南开始在中国扮演重要角色是在清朝后期,实际上就是从曾国藩开始。”林圣芬对曾国藩很崇敬,对于他治军的方针很佩服。他说,湘军不仅是以武治军,也是以文载道,才能带动一种风气。
近代中国的很多人才都出身湖南,林圣芬认为,这看似历史偶然,实际是历史必然。三湘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尊师重教。“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在近代的确注重人才培养。
“在大陆,毛泽东、刘少奇等众多中共领导人是湖南人,其实在台湾很多名人也都出身湖湘,特别是文人很多,两蒋时代的文胆几乎都是湖南人。”
对于中华文化联谊会举办的这种活动,林圣芬认为很有意义。“文化本身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有很多成果不是立竿见影,但大陆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说很有远见;相比较,台湾近年来在文化方面所做的事情扎根的少,即兴的多。”
他说,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仰仗五个方面:政府扶植,学者专家关注,企业界投入,社群组织参与,媒体宣传。大陆在政府扶植的领域做了很多,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而台湾真正的文化活力来自民间,虽然缺乏来自政府大力扶植,但在后四个方面都做的很好,也累积的很多经验。
林圣芬表示,未来大陆应该更多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活动,这方面大陆有很大潜力。此外,企业界对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大陆改革开放已经将近三十年,到了“而立之年”,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对社会文化领域有所回馈。
谈到两岸新闻交流,林圣芬说,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二十周年,之前有将近四十年的隔阂局面,两岸从相互不了解、猜疑,到现在人员、经济、文化交流如此频繁,媒体起了很大作用。
他每次来大陆,只要时间允许都希望能和大陆媒体进行互动交流。“大陆的新闻媒体进步很快,我第一次来大陆是在一九九〇年,现在来看,那时是媒体比较原始的状况。现在媒体则是百花齐放,特别是在与新科技的结合上,与世界同步。”
他说,两岸新闻交流目前还有一些障碍,还有很大空间,两边都没有限制、自由往来才是最好的状况。现在台湾对大陆媒体有所限制,这其实是多余的,两岸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得越多,越有利。
(责任编辑: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