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试点:居住证取代暂住证
外来人口有望享受孩子就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更多待遇
骄阳似火。李东华利用午休时间跑到慈溪长途汽车站接在福建老家上小学的儿子。
“儿子没接到身边来读书吗?”记者问。
“公办学校读不起,民工子弟小学教学质量又让人不放心。”李东华无奈地说。
其实像李东华一样为城市建设贡献着智慧和汗水,却始终承受着“子女读书、住房、看病”三大难题重压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值得欣喜的是,慈溪市正在进行的一项“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多享受类似当地人福利待遇”的改革,也许会给李东华们的生活带来转机。
1.试点背景 外来人口数量直逼本地人口
采访中,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谢志荣告诉记者:目前慈溪常住人口102万人,而在劳动部门登记在册、拥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口就达73万之多,而实际来慈溪的外来人口估计有八九十万,而且每年来慈溪的外来人员还以10%的速度增长,外来人口数量直逼当地常住人口。“而在有些民营企业发达的乡镇,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常住人口。”谢志荣说。
尽管外来人口多,而“民工荒”也困扰着慈溪这个经济发达城市。
“招收一个普通工人比招1名技工还难。”一位企业人士说。而其中的深层次问题,是外来务工者孩子在务工地就学难。慈溪市发改局的有关人士认为,解决农民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不仅体现了政府的“执政为民”理念,也为外来务工者解除了一些后顾之忧,对吸引和稳定更多的优质劳动力的资源很有好处。
2.试点内容 政府酝酿居住证取代暂住证
据悉,这次居住证改革是从今年7月开始的。
记者从浙江省发改委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上看到,外来工新证件的发放拟分为临时居住证、居住证、技术员工居住证三类。临时居住证发放对象是:年满16周岁,在务工地居住30日以上,必须依法办理;居住证和技术员工居住证则是非本地籍居住人员根据条件自愿申领、有关部门审核后发放的证件,其中技术员工居住证还需进行公示。
居住证的发放对象则是取得临时居住证1年以上,有相对固定的住所和职业,且文化程度要初中以上。技术员工居住证的申领条件为取得居住证两年以上,具有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突出劳动贡献和政治荣誉者可直接申请。
虽然慈溪的实施意见要9月底出台,但据记者了解,外来人员在持有居住证后,在务工地可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计划生育、住房政策、子女就读、政治待遇等相关政策福利待遇。
3.试点进度 改革试点工作将分四步走
根据《慈溪市开展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安排,慈溪市居住证试点工作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调查准备阶段(7月1日-7月31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对慈溪市外来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
第二阶段为政策制定阶段(8月1日-9月30日),主要研究制定《慈溪市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研究居住证分类管理办法;
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10月1日-12月15日),对各类人员发放相应的证件,对已领取居住证和技术员工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其所领证件类型落实相应的政策福利待遇。
第四阶段为总结完善阶段(12月15日-12月31日),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办法。
4.难题预析 养老保险可能成试点难题
让慈溪的73万外来人口开始享有以教育、养老、看病、住房为核心的相关福利待遇,这涉及到一个资源分配的重大问题。谢志荣告诉记者:“目前,在慈溪的外来人口中有40%的孩子在公办学校读书。另外60%的孩子在民办学校就读,这些孩子的教育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但他向记者承认,教育、医疗可通过政府财政花钱解决,但外来人口的养老保险却是个难题。据介绍,在企业的外来人口养老保险问题需要个人、企业一起缴纳,“一方面,我们担心外来人口因为觉得自己还要回老家,自己不愿意缴纳;另一方面也担心企业不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去解决。”谢志荣说。
5.学者观点 居住证改革重在落实
“我希望能够在慈溪安家,做一个慈溪人。”来自安徽的慈溪陆友物流公司的李达石笑着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来工大都对这项改革充满期待。
宁波大学法学院赵全军博士认为,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福利上的变化。“国民待遇均衡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农民工的福利待遇问题则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切入点。”他表示,居住证改革关键在于落实,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现在理念、制度都有了,如果执行不下去,就很可能变成一堵玻璃门。
■相关链接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民工入城落户的条件。按照《意见》要求,公安机关推出了有关户口管理的便民措施,很多城市已经实行以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现在公安机关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修改户籍改革文件,正在报国务院审批。
记者 徐晓 摄影 张培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