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组织十几位专家学者对山西省壶关县常平村建设新农村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常平村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改革开放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6元。改革开放以来,常平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成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常平集团,在一穷二白的太行山老区走出了一条兴企富民的金光大道。
到2005年,常平集团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关联企业的产业集团,年产值达到30亿元;常平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余元,家家户户住进了二层楼房。
参加调研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探索多种模式。常平村的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以企带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自主创业是致富源泉。没有资源、基础薄弱的地方靠什么建设新农村?常平村靠的是自主自强的精神,靠的是发展工商业、走市场经济道路,从而实现了以工促农、以企带村和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在这种模式下,就地转变是发展特色。通过发展工商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能够实现农业就地变工业、农村就地变城镇、农民就地变市民,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高度融合在一起,既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又避免了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的“城市病”,从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工业化道路。
专家学者认为,走以企带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是有约束条件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是发挥带动作用的乡镇企业要适时转型升级和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避免出现大量透支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况。
(何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