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保卫战老兵 共同见证历史
金陵晚报报道 记者 梁建恕
17岁参战负伤
程老生于1920年,15岁时,程云投笔从戎,考入黄埔武汉分校教导总队十一期步兵科。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南京,南京守卫部队紧急抽调黄埔生赶赴战场担任军官,17岁的程云跟随部队来到南京,担任见习排长。年少的程云并不知道,他即将参加的就是南京保卫战。
程云奉命死守中华门—雨花台一线,从日出到日落,眼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程云端着一把德国造的二十连发冲锋枪,疯狂地向日军扫射。战斗中,“一发炮弹呼啸着过来,我还没反应过来,腿上就感觉到了巨痛。” 记者在老人枯瘦的左小腿上看到了那道深深的伤疤。所幸伤得不重,但是,捂着伤口的程云这时也发现,阵地守不住了。
时间是1937年12月12日下午,等程云回过神来的时候,部队已经开始撤退。
屠城前躲进芦苇荡
毕竟只有17岁,程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家。程云的家就在江东门,现在江东门新街附近。“我从中华门往家跑,沿着赛虹桥—长虹路,一直跑到江东门。”战争发生时,他的家里还有母亲、哥哥和嫂子。“我到家时,村子里的人都躲了出去,只有几个留守的村民。” 当时,村子里的乡亲们都知道程云当兵去了,见他满身是血回来,乡亲们赶紧告诉他躲藏地点,并且掩护他跑到了离村子约1里路的白鹭洲。在白鹭洲的芦苇荡里,有一座“眼光庙”,两三百名乡亲就躲在这里。因为眼光庙四面环水,日本人不容易发现。
程云在这里找到了哥哥,并且将带血的军装埋进了土里,换了哥哥的衣服。乡亲中间有一个老军医,帮着程云在伤口上敷了一把草药。
亲眼看见日本兵杀人
12月13日,程云悄悄走出眼光庙,他的老母亲还在家里看家,他想赶回家接老母亲。但是就在他刚出芦苇荡时,迎面走过来一个日本兵,“端着枪,一脸胡子。他也看到了我,甩手就向我开了一枪。”机警的程云赶紧躲进芦苇丛中。
“这是我在战场之外,第一次看到日本士兵。”程老说。好在那个日本兵是独自一人,没有继续追击程云。但是,随后的日子里,日本兵不断来到这个小小的芦苇荡里找“花姑娘”。打扮成百姓在庙里养伤的程云,亲眼看到日军强奸、屠杀无辜平民。“那些日本军人真的太残忍……”程老回忆起日本鬼子时,眼里依然充满愤怒。
被认定为大屠杀幸存者
程云一人独住,2005年下半年,建邺区民政部门得知老人情况后,安排了一名下岗女工上门照顾程老。
2006年,程云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协会认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此次采访,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全程参与并且访问。 张连红告诉记者,“程云是我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以来,目前走访到的唯一一名南京保卫战老兵。他同时还是大屠杀幸存者,老人的回忆与史实吻合,可以肯定老人的特殊身份,这样的双重幸存者目前已经为数不多了。” 张连红表示,目前,他正在组织人手对这些老人进行抢救性访谈,并将在今年底前出版长篇访谈录。
“这些老人太少了,全社会都应该保护他们。保护他们,就是保护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