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高龄的温惠莲在唱木鱼歌 |
“今晚又来贺新床,五男二女摆成行……”7月30日,在寮步镇富竹山村委会办公室,77岁高龄的温惠莲一口气唱了6首木鱼歌。据了解,东莞市文化部门正在深入民间抢救濒临失传的木鱼歌,计划把民间的木鱼歌编辑成书,以便很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个古老的民间文化。
往日“流行歌曲”濒临失传
据了解,木鱼歌在东莞民间流传纯为清唱,没有说白,不用乐器伴奏,曲体自由,腔调朴素简单,不受严格的节拍管约,一般不需从师学艺即能按唱词文字的自然声调诵唱,故特别受到民间广大妇女喜爱,居家传唱,自娱自乐,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是当地妇女的识字教本和精神生活的读物。
据民俗专家张铁文老师介绍,由于民间说唱文学全凭艺人口传身教而流传,现在东莞会唱木鱼歌的人剩下1000人左右,而这些人的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而且以妇女为主,多数都只会读唱。能够雅唱或者完整地唱木鱼书的,也只有莞城的杨宝霖、道滘的刘淦棠(盲棠),东莞地区不超过10个人,木鱼歌这个古老的民间文化正濒临失传。
为了及时抢救濒临失传的木鱼歌,东莞市文化部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搜集整理,对词谱曲,以便很好地保存和传承,避免这一盛行400多年的民歌成为绝响。
不会唱木鱼歌低人一等
在寮步富竹山村委会办公室,已是77岁高龄的温惠莲一口气唱了五六首木鱼歌,婚嫁歌、贺岁歌、求雨歌、丧事歌等信手拈来,出口便可吟唱。
该老人不识字,却能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木鱼歌,这些歌曲讲究押韵,曲调基本一致,她掌握了基本的曲调后,自行填词成歌,想到哪里就可以唱到哪里。
据富竹山小学原校长刘柏芬介绍,唱木鱼歌在过去的年代是农村妇女的必备素质,女孩子没出嫁前就得唱几首流利的木鱼歌,不会唱歌的妇女就低人一等。在那个时代,由于生活贫困,许多农村的孩子没钱读书,唱木鱼歌成了农村妇女的唯一文化诉求。
《花笺记》、《二荷花史》当时在东莞一带广为流传。籍贯在寮步横坑村的清康熙年间文学家钟映雪曾把这两部民间通俗弹唱木鱼书加以详细的点评,并在整理后重新刻印,使得这两部作品驰名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