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中心,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设置的施政窗口和服务场所。据了解,我省基层乡镇大部分都设立了便民中心,那么我省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如何?群众满意度怎样?7月下旬,记者在弋阳县乡镇采访得到的印象是:便民中心工作井然有序,接待人员热情周到,办事群众喜笑颜开。
在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农民为优质服务叫好。 康仁辉摄 |
在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农民为优质服务叫好。 康仁辉摄 |
采访中得知,该县各乡镇2003年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以来,共计办理为民服务事项30743件,其中咨询件8500件,代办件21679件,求助件394件,帮扶件168件;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22面,表扬信97封,群众满意率98%。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之所以深受农民群众的青睐,与他们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内涵是分不开的。
权为民所用:
从“导购”式到“代理”制
2003年,该县在开展“三项创建”活动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陆续在16个乡镇(场)机关的一楼显眼位置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便民中心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便民中心设置之初,只是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为出发点,每天安排值班领导和跟班干部坐班,有人来办事就引导他们到相关的站所,并督促站所及时落实。然而,不少群众对这种“导购”式的服务并不是很接受。
漆工镇党委副书记谢剑平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群众习惯了有事找书记、镇长,认为只有主要领导对相关站所“发话”才能解决问题。为解决群众“不找主要领导办不了事”的思维定式,各乡镇便民中心对服务功能和环境进行了升级和改善,特别是“服务代理制”的推行,让群众得到了便民中心的良好服务。
7月24日,烈日炎炎,在漆工镇便民绿色工作站里,一位姓汪的农民拿着资料走进办公室,工作人员立即起身一边问他有什么事,一边给他倒水。当得知他是要办准生证后,工作人员很礼貌地说:“对不起,计生办的同志下村了,你把资料留下,办好后是叫你来取还是给你送过去?”这位农民也很客气,说:“不要紧,办好后通知我来取就行了。”
这位农民高兴地说:“现在乡镇干部真客气,客气得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更重要的是客气后面的认真负责精神。
情为民所系:
从“办证”到“办政”
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导政”和“办证”式的便民服务运作不到半年,渐渐满足不了群众的要求,不少群众将邻居纠纷、生活难题、生产困难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搬到便民中心,要求工作人员给予解决。
县有关部门领导意识到,群众有需求,便民中心不能拒绝。服务一定跟着群众要求变,这样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为此,各乡镇对便民中心的服务功能再次进行升级,把综治办、信访、劳动、民政、计生等与群众紧密相关的职能部门整合到便民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并设立了民情热线受理岗、投诉督查岗、民情恳谈室等办公室,全方位解决群众诉求。同时,还建立起各功能室联动运行、时限承诺、办事回访、电话催办等机制,并与办事流程图一同上墙,使便民服务工作操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
在南岩镇政府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张船东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值班,旗山村老村干部、年过八旬的刘老太来到民情恳谈室,她无儿无女,前几年因生一场病,如今是行走不便,生活困难,她一进门就大声要政府解决她的生活难题。张船东耐心询问她的情况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并向分管民政的同志谈了意见……从恳谈室里走出来的刘老太,高兴地逢人就说:“我是第一次找政府,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
凡来到便民中心办事的群众都能领到写明姓名、职务、电话号码的干群连心卡和干企联系卡,有什么事情可直接打电话和干部联系。南岩镇范家村有一块山地,很多年前被胡里江村开垦出来种花生、玉米之用。不久前,胡塘庙村农民与胡里江村协商准备把这块地租过来种蘑菇,范家村得知后,以山权是他们的不同意,而胡里江村村民则认为是他们开垦出来的,双方争得差点打起架来。便民中心值班的副镇长方月红接到电话后,当天晚上就领着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宝峰村委会,把3名村小组长叫到一起协商,通过3个小时调查和做工作,最后得到圆满解决。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听到很多。
利为民所谋:
从“便民”到“富民”
随着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便民中心成了群众青睐和信任的地方。于是,该县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第三次升级,在各便民中心设立了“创业帮扶室(岗)”,只要是来便民服务中心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统一由他们来接待并协商帮助解决。
在中畈乡便民服务中心——天天办公室里采访,恰遇一位农民来求助,请办公室叫农业站的人到他芋田去看看,帮他指导一下芋苗防虫。值班的乡党委副书记汪海贵向记者介绍说,这位村民是该乡中畈村人,这个村几位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到邻县铅山引进了红芽芋种植,可是由于技术原因,长势并不理想。他们就来到乡天天办公室,请“创业帮扶岗”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乡领导十分重视,在组织乡农技人员和村民到铅山红芽芋基地学习的同时,还请来当地的芋农到中畈村进行生产指导,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育肥、壮秆等技术,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芋头的本领。乡领导表示,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到便民中心找他们。这不,他们又来了……
在南岩镇记者了解到,如今该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创业帮扶岗是接待群众来访最多的岗位之一。为了扶持群众创业增收,他们把解决群众的创业难题作为重点来抓。
宝峰村是全县有名的蘑菇村,家家户户靠种蘑菇为生。今年初,该村几个菇农来到镇便民服务中心,要求镇里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蘑菇销路问题。镇里及时派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该村探个究竟,原来由于菇的品种单一,加上种植技术过于传统和菇农相互压价,才使得宝峰的菇卖不过其他地方的菇。于是,镇干部请专家分批分期对菇农进行免费培训,选出种植能手到浙江、山东等地进行参观学习,还帮他们引进了平菇、茶树菇等优良品种,帮他们建立起了种菇协会,由协会统一协商解决菇的销售问题。在镇里帮助下,如今村民种菇的积极性再度高涨。
至今,弋阳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已红红火火地运行了5年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一直坚持下来,且深得群众的好评和信任呢?弋阳县委组织部的负责人这样解释:为民服务最主要的是不能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必须方法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的愿望作为干部想问题的出发点,以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决策的“检验器”,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事情办得好与差的标准,诚心诚意按群众意愿办事。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认同,人民才会满意。
在一个平常的便民中心舞台上,弋阳干部能把“服务”二字做得如此认真,的确不易。不仅树立了良好形象,还赢得了民心。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当地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 “决心”、为民解难的“苦心”、为民排忧的“诚心”、为民着想的“热心”,帮民致富的“真心”,实质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党心”。我们的干部在为民服务中,同广大群众心心相印,就能凝聚民心,创建和谐社会。(康仁辉 熊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