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京通讯员唐飞)“打工时没签订合同,现在老板不仅拖欠工资还把我辞退了,请问我能要回工资吗?”“可以,只要你与原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河南来京务工的小刘遇到难题时来到赵公口长途客运站的“法律向导站”向值班律师咨询。
据悉,在赵公口长途客运站成立的首家“法律向导站”,专门为车站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制宣传、维权、民事调解等法律服务。
记者了解到,该“法律向导站”是由丰台区司法局和东铁匠营街道办事处共同成立的。选址在赵公口长途客运站是因为这是本市流动人口的重要输入地和聚集地。“向导站”的成立可以让流动人群在城市“入口处”就能尽快享受基本的法律教育,获取及时帮助。
在赵公口车站,记者见到2名在“法律向导站”咨询的安徽来京务工人员,她们高兴地说,以前经常听说有老乡遇到纠纷时用不理智的方式解决,是因为一直对法律服务机构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寻求帮助。有了这个免费的咨询站,以后再遇见问题就可以举起法律武器了。
丰台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律向导站”是由五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志愿者担任“向导员”,定期到站内开展工作。“向导员”将被分为咨询组、讲座组、调解组、诉讼组和调研组。咨询组每周五为长途客运站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咨询,通过解答其问题从而提供有效的法律意见。讲座组针对流动人口关注的如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等热点问题,举办讲座并开展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提高其依法维权的能力。调解组针对在客运站发生的乘客之间、乘客与车站以及乘客与长途客车之间发生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等民事纠纷,由“向导员”指导车站管理人员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诉讼组则为遇到类似追讨工资、追索工伤赔偿等纠纷,为流动人口提供代理诉讼的法律服务。调研组将利用“法律向导站”这一平台,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律师开展长期调研,为今后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决策的方向。RB156
多一些这样的“向导站”
彭 俐
本报曾有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好栏目:“这事给您问了”。如今,长途客运站成立的“法律向导站”,为来京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与报纸好栏目异曲同工,他们会面对面地对咨询者说:“这事给您问了”。
有关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待遇的规定、工伤赔偿的处理等法律知识,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往往知之甚少,也不太了解去哪里弄清这些与自己利害相关的问题。在这个社会群体中,不少人因法律知识欠缺而盲目行事,给自己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损失,更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头脑灵活的律师们,不再一味地蹲在律师事务所里“守株待兔”,而是把办公室“前移”,移到了来京务工人员的集散地。这个办理法律事务的“地摊”摆得好!它给所有坐在办公室里的行政人员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尽量将自己的办公地点移到群众最需要也最方便的地方去。RJ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