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如今,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合村,到崔相龙家订购农机具的客人络绎不绝。前7个月生产的120多台农机具被抢购一空,全年的订单预订完毕。
崔相龙研制生产的农机具为何如此火爆?原来这种专业小型大豆收割机比普通收割机和手工收割每公顷多回收粮食40公斤;其效率比人工收割提高25倍,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将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崔相龙1992年带着妻子赴韩国一家农机企业打工,6年后他们不仅积攒下70万元资金,还学会了制造农机具的技术。1998年,崔相龙把挣来的全部资金投入到自己创办的华海联合收割机厂,开始了农机具的研发和生产。但由于研制的农机具不适合东北山区使用,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冷落,成为库存积压产品。
崔相龙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他变卖了房子,又从亲朋好友那里东挪西借凑了80万元,继续他的农机具研制。他走访了多种地形、地貌的村庄,不断革新他的设计。他用车拉着改制的农机具走遍黑龙江大地,到不同的地形去做收割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年的数百次试验,崔相龙成为“装有推进绞龙台”、“单垅仿形装置”等5项农机具专利的拥有者。他发明的专业小型大豆收割机经济实用,两人即可操作,收割灵活,颗粒归仓。
(王增伟 刘加勇 王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