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北京日报

伯格曼:真正的大师步入虚空(组图)

  贾晓伟

  伯格曼2007年7月30日早晨在隐居的法罗岛平静去世。31日得到这一消息,坐听北京夏夜雷声,我竟有一丝回不过味来的麻木之感。也许,我与很多人一样,以为他在若干年前已经去世了,传来的消息,只是把他死亡的事实重复了一遍。在《哈里·波特》、《变形金刚》等商业电影创造票房神话的今天,好莱坞娱乐电影真正的敌人——伯格曼先生,死了,倒有一点回来的意思,让津津有味谈论明星、偶像、特技的人们知道,他还在那儿,只是肢体僵硬,空留一张伟大的面模。


  刺痛的荒谬感,是我不知道他还活着。前不久一个晚上,一个朋友的电话里聊起电影,说伯格曼没死,我以为他错了,争执后把这个话题漫不经心地带过。的确,除了朋友把伯格曼作为一个亡灵,在电话听筒里传诵,伯格曼姓何名谁,对于一个习惯狂欢的世界重要吗?生命与事物的核心脱落了,隐入巨大的黑暗,伯格曼死了,对他倒是适得其所的解脱。但世界还是要为一个已无领地与权杖的大师穿靴戴帽、清点遗产并悼念一番的。这个世界也许并不真心欢迎他,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伯格曼的电影已经归属于痛苦与死亡。

  成就与名声

  1918年生于瑞典的伯格曼在电影史上地位崇高,伍迪·艾仑称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导演的美誉并不过分。这位终生探讨上帝死亡后生命境况、揭示人性黑暗的光影大师,曾经是欧洲电影对抗好莱坞电影的旗帜。他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科夫斯基等大师,共同支撑起了一个建立在个人心灵与认知基础上的电影世界,规模宏大,一以贯之,以电影艺术的严肃性作为道德责任。

  伯格曼的电影制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伯格曼拍摄了《危机》(1945)、《开往印度的船》(1947)、《监狱》(1948)、《黑暗中的音乐》(1948)、《渴》(1949)等早期作品。50年代初,伯格曼拍摄过渡时期的《女人的秘密》(1952)、《莫尼卡》(1953)等作品,其后进入重要作品诞生的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跨越三十年,其中包括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夏夜的微笑》(1956)、《第七封印》(1957)、《魔术师》(1959)、《处女泉》(1962),60年代的“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1961)、《冬日之光》(1962)、《沉默》(1963),60年代至80年代的《假面》(1966)、《耻辱》(1968)、《喊叫与耳语》(1973)、《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芬尼与亚历山大》(1981)等。

  伯格曼生前获得荣誉无数,虽是好莱坞电影的敌人,《处女泉》、《喊叫与耳语》、《芬尼与亚历山大》却分别获得1960年、1972年和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的电影还获得了戛纳、柏林与威尼斯电影节的多个奖项,为文化圈广泛称赞。哲学命题阐释与文学的电影

  伯格曼的电影,抛弃电影的娱乐功能,充满文学色彩与哲学探讨。他试图通过电影,创造一个上帝死亡后人类沉沦、痛苦而不被救赎的炼狱世界。人的原罪,惩罚,诅咒,死亡——生命的“存在之刺”,几乎在他的每部电影中。在伯格曼的电影里,生命不是一个喜悦、光明的梦,而是一个彻彻底底黑暗的梦。这个梦获救的光线微弱,来自人已放逐的世界。

  伯格曼的电影大多与他童年的经验有关。他著名的影片都是童年生活的复述,祖母、父亲、母亲,包括家里的仆人,都改装后出现在他的影片里。《秋天奏鸣曲》里有婚外情的母亲、《野草莓》中的祖母等一系列人物,都从伯格曼的童年大屋里走出来,又重新放回电影这座大屋中。伯格曼戴上面具,与这些过往时光里的人物自由对话,这间屋子是整个世界的象征。

  伯格曼作为文学大师,早年执导戏剧,后来电影剧本几乎全都出自自己的手笔。戏剧张力性极强的对话,充满哲学意味的探讨,曾经让瑞典诺贝尔委员会考虑是否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伯格曼。伯格曼理解的世界与文学大师卡夫卡相似。卡夫卡刻画了人在世界中的陌生、荒谬、不可理解,伯格曼把卡夫卡式的陌生、人与人交流的困难,表述为强烈感情上的煎熬与痛苦。在《喊叫与耳语》里,人物处在紧张的关系之中,又充满交流的渴望。对此,伯格曼说:“我创造了一个外表的我,他几乎与真实的我没有关系。我不知道如何把创造出来的我和本来的我区分开,这种混淆对我的生活和创造力造成严重后果,一直持续到我成年后。”这种自我人格上的分裂与疏离,造就对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基本理解,指导他处理电影中的戏剧冲突。

  痛苦与死亡

  观看伯格曼的电影,很难获得轻松的体验。他片子里弥漫的痛苦,像蒙克油画《青春期》里少女背后的黑影,时时威胁着主人公。无论是《处女泉》中被无辜奸杀的女孩,还是《犹在镜中》里过失的父亲,《秋天奏鸣曲》里控诉母亲的女儿,《野草莓》中处于生死之交的埃萨克老人,伯格曼的人物生活在痛苦之轮下,仿佛前世的罪来到今生,难以挣脱。

  关于自己的电影,伯格曼本人也充满痛苦的经验,甚至也会深陷于其中不可自拔。他谈论《野草莓》时说:“基于某些我过去未曾思索过的理由,我一直避免重看我自己的旧作。每回我必须重看,或被某种好奇心驱使着看旧作时,不论看的是哪部电影,毫无例外总会感觉很不舒服,老是在拼命上洗手间,觉得焦虑、想哭、愤怒、恐惧、不开心、怀旧、感伤,等等。”伯格曼与当下世界

  伯格曼的电影世界,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一直遭受质疑。瑞典电影评论界认为伯格曼的电影仅属他个人,与瑞典文化、社会与政治现实无关。伯格曼电影里的反思与警醒,被知识分子赞誉,普通观众却很难理解伯格曼影片的真正意味。有人说,他创造出的痛苦骨骸,仅仅为痛苦的人迷醉,从中可以细腻地探究每一根痛苦神经的准确位置,绘制图表,拥有一个与外在世界无关的生命标本。

  但相对于当下资本潮水营造的娱乐时代,伯格曼的确是一个渐渐远去的痛苦巨骸。伯格曼用一生的电影实践抵制娱乐占主导的好莱坞潮流,晚年隐居在小岛上,小岛外却是一艘艘好莱坞的豪华巨轮在航行。也许,伯格曼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像一座孤岛,而从前他却真真切切是一座大陆。

  贾晓伟

  ,诗人,艺术评论家,现居北京,著有艺术随笔集《死于圣殿,生于酒馆》、《亡灵记》、《视觉的人质》等。

  图三:《第七封印》剧照

  图四:《穿过黑暗的玻璃》剧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伯格曼 | 卡夫卡 | 亚历山大 | 芬尼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