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安徽省淮北市工商执法人员对肉类品进行检查。连日来,安徽淮北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淮北市工商部门对全市的集贸市场、超市和肉制品专卖店展开检查,严防“高温肉”、“病害肉”、“注水肉”等流入市场,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新华社发 |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记者王立彬)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围绕粮食、生猪等生产和供应、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保障等重大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米袋子”“菜篮子”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米袋子”“菜篮子”产销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2004-2006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累计增产1335.7亿斤,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稳定增产。今年夏粮生产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积极应对不利因素,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切实加强田间管理,使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夏粮丰收。
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多主体经营、多种方式交易、多层次市场结构的粮食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搞活粮食流通、保证市场供应、调节供求平衡、配置粮食资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国家加强政策调控,在主产区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适时开展托市收购,发挥了稳定粮价、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粮食供给稳定,价格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7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小包装大米平均零售价格为4.18元/公斤,环比下跌0.2%,同比上涨2.5%,较年初下跌1.2%;小包装面粉平均零售价格为3.85元/公斤,与6月份持平,同比上涨6.9%,较年初上涨0.5%。
同时,经过20多年改革探索,全国“菜篮子”产品产销运行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政府调控机制日趋完善。有关部门通过规划指导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安排农业基建投资扶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共同支持推动市场升级改造;鼓励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菜篮子”产品向超市直供直销;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引导经纪人带动农民积极闯市场;举办农业展会,开展网上对接,多种形式信息提供营销促销服务;建立健全市场应急购销网络,促进了“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
目前,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连锁超市和电子商务为先导的流通体系,已成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和有力手段。500多万农产品经纪人长年活跃在流通领域,成为经销“菜篮子”产品的生力军。国家出台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免运输通行费用,组织清除公路乱收费、乱设卡、乱罚款,促进了流通效率的提高。“买全国、卖全国”已逐步成为常态,“菜篮子”产品供应的季节差别、地区差别不断缩小,市场繁荣,购销两旺。
近几个月来,针对猪肉供应偏紧、肉价波动较大等问题,国务院认真研究了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措施,制定了有关政策,实行母猪饲养补贴、加强良种猪场建设、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养猪大县、补贴蓝耳病疫苗、给生猪上政策性保险、加强产销衔接、完善猪肉储备制度等,将对生猪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6月初,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商务部完善中央、地方两级储备肉制度,向部分受灾地区投放国家储备肉,保障了灾区居民买得到猪肉。同时,农业部采取措施,积极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成功研制出新型疫苗并通过审评,5月初开始安排12家企业进行疫苗生产。截至7月31日,各地已使用疫苗1.9亿毫升,其中新型疫苗1.1亿毫升,保证了生猪主产区防控工作的需要。
据农业部7月27日对全国60个生猪大县的1800个规模户、1800个散养户和94个饲料厂的调查显示,6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8.5%。6月份猪工业饲料销售量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5.2%。其中,母猪料销售量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1%;仔猪料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0.6%。农民养殖积极性有所提高,生猪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米袋子”“菜篮子”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 据介绍,近几年农业部门通过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加强了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推广了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还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快生猪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目前,已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220个,引导各地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3500个,带动面积超过5亿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600个,绿色食品14339个,有机食品2647个。使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平均合格率为93.6%;在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在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我国的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可靠、放心的。
近期,商务部会同公安、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猪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与中宣部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三绿工程”,维护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目前,已派出15个工作组,深入全国各地,督察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状况和“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情况。加强部门协作,保证及时行动,实行标本兼治,加强了“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了消费者饮食安全。
做好主要食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生猪生产,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等。
7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菜篮子”工作的重大举措,着力抓好生猪等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保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城乡供需的新形势、新格局,需要继续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促进“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紧张引起价格上涨的问题,国务院要求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秋粮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粮食直接补贴、种子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政策,保障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加强秋粮田间管理,抓好受灾地区的生产恢复工作,力争秋粮取得好收成。认真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促进生猪生产的尽快恢复。
二是保障市场供应。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收购、销售、库存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切实做好组织调运工作,合理调度和配置资源,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产销区之间的衔接,保证基本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市场稳定。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执法。组织专项检查,加强市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群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市场和物价稳定。
四是切实安排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通过及时提高低保和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补贴等,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应当看到,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已经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基础是雄厚的,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稳定价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
会议指出,要把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主要指标符合国际标准;三要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严格执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四要定期发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五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六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树立企业诚信、负责形象。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