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2.4%,略低于6月份的2.5%,也低于此前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师们预计的2.6%。数据还显示,7月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3.6%,也低于市场预期。
统计局尚未公布今年前7个月的PPI增速。相关数据是,在今年前6个月里,PPI增速已达2.8%,与正处风暴眼中的CPI触手可及。
食品类出厂价格同比大涨7.8%
专家告诉记者,作为CPI先导数据的PPI没有灵敏地反映出当前CPI走势--眼下,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类物价上涨十分迅猛,但是PPI数据却不温不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工业品在PPI中的权重较高,而PPI对农产品价格并不十分敏感;与之相反,在我国当前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较大。
食品类物价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民众及政府的共识。央行在其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推动7月份PPI上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年7月份,食品类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7.8%,增速快于6月份的6.7%、5月的6.3%。
PPI与CPI走势明显背离
一般来说,作为CPI先导数据的PPI,多少是能反映出当期CPI的走势或者局部特征的。那么,7月份PPI再度走低,是否意味着会拉低当月的CPI呢?
对此疑问,受访专家们几乎都给出了否定的答复。他们认为,在当前CPI高居难下的境况下,CPI和PPI走势明显背离,但从后期走势看,PPI今后反弹的可能性极大。
仅从月度数据上看,自去年年中以来,PPI同比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呈现出了下行态势。相比于今年1月份同比增长了3.3%的记录看,眼下的PPI增幅着实处于低位。基于此,一些分析师认为,近两年来PPI始终保持着下降趋势,而近期CPI则因食品价格上涨而不断走高,因此PPI回落难以消除市场对后期CPI继续走高的预期。
通货膨胀压力丝毫没有减弱
在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剑辉看来,7月份PPI继续小幅走低的趋势有点不符合现状,“因为6月份以来原油价格在持续上升,煤和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出现反弹,PPI应该有上涨的趋势才对。”除了认为“PPI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会逐步地回升”外,王剑辉还认为,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弱。“未来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加之由于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
王剑辉的上述观点契合了上周五沪深股市大盘的走势。不难看到,8月10日发布的较低的PPI数据,仍未有效舒缓投资者连日来滋生的忧虑情绪,其中,上证综指扭头大跌近百点。
不过,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一位驻华分析师看来,上述数据还足以说明一个事实,即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和食品价格有关,而非工业品。为此他乐观地认为,即使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CPI涨幅很高,投资者们也没理由那么恐慌。
可能孕育着一次严厉调控
事实上,随着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7月份CPI数据,市场层面对之风声鹤唳。近日,有不少研究机构纷纷抛出“7月份CPI升幅将创下10年来最高水平”、“7月份CPI增幅将达5.5%”之类的预期。
还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上述种种传言被证实,“央行不久可能会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50个基点”,或者“向指定银行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以回笼流动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自央行上周三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来,不少专家就此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他们看来,央行的这个《报告》可能孕育着一次严厉的调控。另有部分市场分析师判断,下半年国务院可能继续使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发行特别国债、信贷规模控制等宏观调控手段抑制经济过热,但考虑到我国市场传导机制还不健全,上述手段将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