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他用大米制成餐具
南昌一市民发明获专利,陈化粮当原料成本每只不足1角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各类快餐盒约150亿只、碗约240亿只、杯约150亿只,其中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就占了80%以上;而采用纸浆为原料的一次性快餐具,也因成本高、能耗大,难以推广。
南昌有一位老兵,历经两年研究发明了一种环保可食用的大米餐具,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第十届科技博览会上,老兵终于给自己的发明专利找到了外国的“婆家”,但他却心有不甘。16日,记者见到这位南昌老兵戴澄本。
陈化粮制餐具获专利
祖籍湖南长沙的戴澄本,在南昌当了8年兵,转业后就留了下来,一晃过去40年了。
谈起这项发明专利,戴澄本神采奕奕:“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想该为环保奥运做点什么。有一次乘火车去北京,沿途看到轨道两旁布满了丢弃的一次性快餐盒,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可以食用的环保快餐盒。”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戴澄本找到一种配方,用陈化粮当原料,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餐具,可以耐180℃的高温不软化。
戴澄本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杰作,这种外观与普通发泡塑料无异的餐具,质地柔软,没有异味。最让戴澄本得意的是,这种餐具最快30分钟可以完全降解。目前,这项发明已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原料成本每只不足1角
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快餐具,但这类产品因成本低廉,市场占有率依旧较高。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多种可降解的一次性纸质快餐具。
纸质产品因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纸浆,造成资源浪费,且每只餐具的原料成本在0.3元以上,因此并未被广泛推广。市场上还有一种以秸秆、甘蔗渣等为原料的产品,需要用化学药剂进行固化黏结,依旧对人体有害。
戴澄本说,以陈化粮为原料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化学成分,陈化粮中的黄菌霉素等有害物质在高温生产过程中,将完全被消除,不仅无毒无害无污染,甚至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回收作为家畜的饲料。每只产品的原料成本仅0.095元。
博览会上深受外企重视
拿到了专利,接下来的问题却让戴澄本高兴不起来,他本打算在南昌和高安分别建两个厂批量投产,可因为没有资金,被搁置下来。
因为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戴澄本。今年5月,戴澄本带着专利产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10届中国科技博览会,引起了十多个国家二十余家公司的浓厚兴趣,光美国就有9家企业要求与其合作发展。最后,他选中了新加坡一家跨国贸易公司,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不甘心专利“嫁”外企
虽然戴澄本给自己的发明找到了外国的“婆家”,但他心有不甘,因为对方开出的条件实在苛刻。
记者在他提供的合作意向书上看到,他将与这家外国企业共同组建合资企业,由对方提供500万美元投入厂房建设,产品80%出口,20%内销,出口部分由这家外国企业独家经营。
老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高安分厂为例,年产量4亿只,出厂利润为3000万元,这属于中方的收益。其中,3.2亿只出口,在国外的销售价折合人民币为1.5元,除去成本,利润每只有0.8元左右,按此计算,外国企业的年销售利润有2.56亿元。
外国企业更为精打细算的是,和戴澄本的合作期限为15年,到期撤出,但专利使用权只有10年,之后就将进入社会共享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项专利。也就是说,在最黄金的10年里,没有市场竞争,外国企业成为最大赢家。
采访接近尾声时,戴澄本说,新加坡企业下周就要派人来谈合作细节了,他仍迫切期待国内企业能向他伸出合作之手。
郑知明、记者黄祥晟、实习生王谱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