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公安局管理基层警务室的标本意义
本报记者 台建林
半年前,陕西省眉县建成151个警务室,涵盖全县农村、社区和库区、学校。
眉县所有派出所民警加起来,只有83名。这83名如何管理151个警务室?警务室是一切公安工作的交汇点和落脚点,如何让这些“点”真正发光闪亮?眉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戴永慧自有独家妙招。
由“独家经营”到“政府行为” 将警务室建在农村、社区,“平安眉县”就有了抓手。
戴永慧把这个想法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汇报,争取到极大的支持:
———县政府将警务室建设作为本届政府为民要办的首件实事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
———实行警务室与村“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联合办公;赋予警务室民警在村级“两委会”中的领导权,强化警务室在基层综治工作中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
———创建工作展开后,县委、政府的督察督办室跟踪督办,县财政足额保障建设经费,县综治办协调参与,县委农工部、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乡镇会同派出所具体实施。
至此,创建警务室由公安部门“独家经营”变成“政府行为”,走上社会化运作的轨道。
这个思路,一直延伸到警务室管理层面。
不能让治安部门跳“独角舞” 警务室民警如何管理?调研途中,戴永慧意识到自己的队伍里存在的两个倾向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一个是警务室由治安部门跳“独角舞”的倾向,另一个是警务室民警只种“自留地”、不管“责任田”的倾向。
眉县公安局先后出台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刑事案件预防协查”、“重要部位安全警卫”等项工作的实施办法。把公安机关在辖区内应该落实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尽可能地赋予警务室民警,实现“一警多责、一警多能、一警多用”。
县交警大队给警务室民警明确了安全法规宣传、交通事故预防和车辆、驾驶员信息采集等工作任务,还赋予其交通违章的处罚权限,并主动为警务室民警配备了20辆警用摩托车。
从“时效警务”到“实效警务” 83名民警,151个警务室,咋分?眉县公安局将警务室分作三类进行管理:
一类警务室———社情复杂、人口较多、治安问题突出的行政村,如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人口在2400人以上;近三年发生治安、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在辖区排4名以内;有邪教组织和宗教问题;“综治”力量薄弱的社区、矿区、库区、企业、校园及旅游景点。这些地方的警务室为一类警务室。
一类警务室采取“一室一警”加辅警的配置,由派出所领导或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民警负责管理,负责人每周在警务室工作不得少于两天。
二类警务室———社情一般,人口中等,治安秩序较好的行政村,如人口在1700人左右;3年内各类发案排名在中间位置;村级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警务室为二类警务室。
二类警务室实行“一警两室”加辅警的配置,要求民警每周在每个警务室工作不得少于一天。
三类警务室———村情稳定,人口较少,民风淳朴,治安秩序较好的行政村,如人口在1500人以下;多年很少发案;经济发展平稳;基层组织得力的地方。此类地方警务室为三类警务室。
三类警务室采取“一警多室”加辅警的办法,要求民警每月在警务室工作3天左右,重点指导辅警和村组干部开展工作。
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群众需求多的重要时段和部位上,既突出了防范重点,又避免了警力浪费,促进了“时效警务”向“实效警务”的转变。
警务室紧紧依靠群众 警务室工作千头万绪,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
眉县123个行政村,健全和完善了有720人参加的农村“治保会”组织,有693人参加的村组“调委会”组织,有930人参加的乡村“巡逻队”组织,有2318人参加的治安“中心户长”队伍。“这些人像天上的星星,分布在全县的村村组组。”戴永慧说:“他们个个都是公安工作的信息员,是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和维护稳定的安全员。”
通过这批治安骨干,民警同人民群众的真情互动加强了,上半年,民警入户调查1.5万户,排查消除治安隐患53起,调处矛盾纠纷180起。群众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各类案件线索213条,破案135起。
本报西安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