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奇)昨天,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加强山区生态建设,提升首都环境质量”议案办理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参加视察。
山区生态建设作为北京发展中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问题,随着本市城乡统筹力度的加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昨天上午,杜德印一行来到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视察民俗旅游与小流域治理以及庭院水保等情况。在潭柘寺镇赵家台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周国碧家中,看着村民装饰一新的二层小楼和楼前院内的一大片绿色植物,杜德印高兴地说,生态环境是山区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切实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
杜德印等随后来到潭柘寺镇桑峪村,视察了该村小流域治理及庭院水保工作情况。上世纪80年代,桑峪村是一个以煤致富的村庄,多年的矿山开采,使得村庄环境受到破坏,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桑峪村不但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就业”,家家户户还建起了独立沼气池,配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把能源、资源充分循环再利用。杜德印等还来到妙峰山镇龙凤岭生态示范园,视察了相关生态修复工程情况。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杜德印听取了市农委、门头沟区政府关于山区生态建设情况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们在发言时建议,应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山区农民视野,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应进一步规划好山区产业结构,做好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工作,保证山区农民“丰产也丰收”。
杜德印在讲话中对山区生态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说,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相关区县高度重视山区生态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体系,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工作框架,山区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杜德印指出,山区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蕴涵着巨大经济价值,也是广大山区农民增收的持久保障,要统筹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山区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涵养好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经济,建设好生态村镇。
杜德印要求,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在山区生态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不断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适合郊区特点的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对农民的培训体系和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不断促进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全面提升首都环境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凤山,秘书长柳纪纲一同视察。
副市长牛有成陪同视察。RJ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