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李俊杰
在台湾当局全面“去中国化”的今天,岛内民间的中国情结却在夹缝中不断冒出新芽。在完成环球徒步旅行、寻访成吉思汗远征路线后,近日,台湾著名探险家徐海鹏又宣布,将在10月开始他的“郑和下西洋”之行。
为了体验祖先600年前七下西洋的豪情,徐海鹏花了几百万新台币,在海南三亚请了8位老师傅造起了仿古帆船,他说:“中国人第八次下西洋的探险任务,应该由我们来完成,这样才能重温中国人领先世界的气势。
”
郑和“宝船”再现人间 据台湾媒体报道,毕业于台湾海洋大学的徐海鹏今年48岁,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曾两度周游世界。到了32岁时,徐海鹏还重走成吉思汗远征路,以双脚横越11国。在经历过这些后,徐海鹏说:“这都算是热身,郑和是唯一可以和西方航海家平起平坐的东方人,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才是真正最想完成的梦想。”
筹备“郑和八下西洋”的计划,花了徐海鹏好几年的时间。光是研究古籍找出郑和当年的“宝船”资料,寻找建造古帆船的老师傅,徐就吃足了苦头。从台湾地区找到越南,再从大陆东北沿岸找到广州,徐海鹏往返两岸40多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是“现在都是做机械船了,谁还做那种老古董”。花了上百万的经费后,徐海鹏一度以为,中国制造古帆船的技术已经失传。
但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徐海鹏在海南岛的三亚市,找到了会造古帆船的老师傅,“八个师傅加起来足足有600岁!而且这个船厂已经足足有40年没做过木帆船。”两年时间,老师傅们一刀一斧,一针一线地制作古帆船的船体和风帆。最终,这艘以当年郑和船队中最小型船舰“小八橹”为蓝图,长15.8米,宽4米,总吨位接近20吨的“郑和一号”呈现在徐海鹏面前。
经历风浪整装待发 “郑和一号”虽然是新造的,却是一艘不折不扣的仿古帆船。虽有西洋帆船驾驶经验,徐海鹏仍不敢掉以轻心,“把它从三亚开回台湾时,都不敢预期会出什么状况。”今年6月8日到10日三天,台湾暴雨肆虐,而海上的状况比陆上更糟,“雨那么大,整个像拿水桶把水倒进船里面一样;加上9级风浪,在海上淹水可是会沉船的。”最终,徐海鹏与两名老船长靠着经验和准确的定位,一路将古船从海南岛、澳门、金门,开进台湾基隆碧沙渔港。“经过这么一趟,表明这艘船是可靠、坚固的”。但徐海鹏指出,以这艘最小型的“小八橹”去挑战远航,并且没有大宝船的补给与护航,任务异常艰巨。
徐海鹏计划以一年半的时间完成这次探险,路线由广东一路航行远达东非,全程3.39万海里。目前挑选的六七名船员来自海峡两岸,全程估计要花费2000多万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徐海鹏坚定地说:“郑和史无前例的海上探险,是中国人的骄傲。第八次下西洋的探险任务,由我们来完成更具意义。”
(责任编辑:潘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