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志贤 《青年导报》记者 郭景水
“凿壁偷光”。
马静在黑板上写下这个成语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
在两个孩子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后,马静问道:“大家从中学到了什么?”
“小时候的匡衡,因为家里穷,点不起灯,就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烛光学习。
这种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你们有匡衡的精神,好不好?”“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三学生马静正在给30名农民工子女上“语文成语课”。
自7月20日起,马静和该校其他9名大学生一起,组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暑期农民工子女免费家教暨素质拓展实践小分队,给农民工子女开办暑期课堂,设有语言、趣味数学、体育、美术、音乐、英语、素质拓展等课程。
这是该校“新知青学社”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创新。
今年6月底“新知青学社”决定开展暑期农民工子女免费家教暨素质拓展活动之后,社长赵晶被学院团委任命为实践小分队的队长。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招生”。
活动的海报贴出去两天,由于连下大雨,他们没有接到一个咨询电话,更没有招到学生。
期末考试一结束,赵晶立即召集大家开会,很快形成统一的意见:直接找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
很快,原来计划的30个名额就招齐了。
为了上好课,10名大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买来了《教师心理学》、《小学教学论》等书籍,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学习。上了两天课之后,他们还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了解家长的想法。
按照计划,7月31日,30个孩子参观河南博物馆,中午在肯德基就餐,下午参观郑东新区、可口可乐公司。“在外出联系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经受了历练,在实践中感受了现实社会。”赵晶说。
7月27日中午,孩子们上课的时候,50多岁的萧大妈带着自己的外孙女来到了课堂外。那天早上实践小分队打着旗帜带着孩子上课,她看到之后就去问她的外孙女能否参加学习。
当了解到这个小女孩不是农民工子女之后,赵晶有点儿为难。自7月20日开班之后,每天都有人来询问上课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到处找学生,短短7天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我们感受到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赵晶感慨道。
学院团委对实践小分队非常支持。活动启动时,学院团委在实践小分队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学院团委的许磊老师担任团支部书记,马静担任团支部副书记。
“参加社会实践,我感受到了活力,以前对社团活动懒洋洋的情绪一下子没有了。”马静说,“前两年暑假我都在做家教,一个假期下来可以收入七八百元。今年和农民工子女一起学习,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