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辽阔,白云飘飘,民风淳厚,热情好客……60年来,这里始终魅力无限。
连续5年经济增长速度全国第一,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上升幅度全国第3……60年来,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从一穷二白到“草原巨人”,内蒙古令人刮目:
看产品商标,自治区每1700件注册商标中几乎就有1件全国驰名商标,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首,西部14省区第2名;比名牌产品,自治区拥有铁路钢轨、羊绒衫、乳制品等15个中国名牌产品、100个自治区级名牌产品,7个品牌入围世界名牌试验室发布的“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如何让品牌优势不衰?如何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内蒙古敏锐而果敢地推出了科技名牌战略。科技厅厅长徐凤君说:“把培育科技名牌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切入点,科技计划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次认定并公布了创新10大自主品牌技术、32项自主创新名牌产品、20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10大技术创新模式、6大科技创新体系。
如今,在科技名牌战略的推动下,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从内蒙古脱颖而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歌唱、大步跳舞的草原人民,不仅高高擎起了自主创新大旗,更绘出一道道“科技名牌”光环……
打响“乳都”科技品牌“十五”之前,内蒙古的乳品行业还没有任何品牌效应,在国内同行业也并无优势可言;如今,随着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的崛起,“乳都”,正成为呼和浩特打响的一张城市品牌。
“对有升值潜力的产品进行系统培育!”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通过实施奶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引导伊利、蒙牛示范建设奶业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农村牧区科技中介机构40多个;设立奶业重大科技专项,总投入近1亿元,专项实施后获得国家专利204项,地方标准21个,开发新奶品26个,不仅坚固了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品牌,还创造了“牧场园区”奶牛养殖模式品牌,奶牛性别控制技术被评为“自治区科技名牌技术”……
探访有“牧场联合国”之称的蒙牛集团澳亚国际牧场,感受到的是满眼的新鲜与震撼:这个我国最大的牧场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于一体,有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引进的洋牛,从荷兰、新西兰、美国等12个国家引种的洋草……透明的玻璃厂房里,容纳几十头奶牛的转盘式挤奶机慢慢旋转,一头头奶牛聆听着舒缓的音乐,秩序井然地踱上转盘,等到挤奶完毕,就自个儿蹬掉挤奶器,心满意足地踱回“宿舍”休息……
蒙牛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彤告诉我们,这里的奶牛都享有良好的福利待遇,不但有自己单独的“床位”,冬天有专门的保暖垫子,还有世界上最先进机器人为它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身按摩、喂料、挤奶……
在刚刚竣工的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及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坐上环保电瓶车,透过玻璃幕墙,在长达2公里的高架车道上欣赏蒙牛车间现代化的机械操作,又是一番别样的感受:这里有力大无穷的智能机器人、完全无人控制的自动包装流水线,还有类似“电子鼻”、“电子舌”的产品口味、成分检测设备……为了保持草原牛奶的纯正浓香,蒙牛集团不仅将“闪蒸”工艺全面应用到液体奶生产线上,还在国内第一个建起了“奶车桑拿浴车间”。
李彤介绍,7年来,蒙牛集团平均9天申报一项专利,平均6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蒙牛不仅开发出了“早餐奶”、“晚上好奶”、“酸酸乳”、“真果粒”等一大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还生产出中国乳业最高档的牛奶———奶爵六特乳。在2006年举行的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集团的产品获得了3个奖项提名,“特伦苏”
OMP牛奶作为全球首个“吸收钙、留住钙”的骨健康牛奶产品,获得了“产品创新奖”,这也是我国乳品行业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金奖。
让“温暖”丰富多彩
提起“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几乎家喻户晓。
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羊绒制品的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都在德国和意大利,内蒙古羊绒业发展只能靠资源优势和加工规模。
对此,自治区科技厅开展了研究攻关高档羊绒制品生产关键技术及特种功能产品的科技计划,资助企业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企业不断推出高档羊绒新产品,还催生了50多项国家专利,填补了相关技术领域空白,同时也使鄂尔多斯的整体品牌价值和企业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2002年,“鄂尔多斯”羊绒衫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鄂尔多斯品牌价值已达70.29亿元,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19位,并被评为羊绒行业标志性品牌。
“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照片印在羊绒衫上!看这件苏格兰条纹风格的羊绒披肩,像不像是织出来的?实际上也是数码喷印的!”在鄂绒集团的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层的展厅里,中心副主任张梅荣自豪地向记者展示集团的新产品。
“这是我们的独门技术!”张梅荣告诉记者,2006年,鄂绒集团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解决了如何使染料附着在羊绒纤维上的难题,突破了节水技术,到国家发改委进行技术鉴定时,连业内的专家都以为衣物上的图案是织出来的。
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鄂绒集团开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前景好的科研项目,抗静电、纳米三防、机可洗羊绒制品、羊绒彩虹纱、花式纱产品、印花羊绒制品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2006年,“鄂尔多斯奥群”率先在羊毛衫上使用纳米和抗静电技术,赋予了羊毛衫新的科技内涵,并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鄂绒集团又推出了鄂尔多斯“1436”羊绒顶级品牌,该产品采用世界极品羊绒纤维,平均规格在14.5μm以下,长度达36mm以上,意图冲击国际高端羊绒市场。
从引进到输出的重型汽车传奇1988年,包头。伴随着中国兵器北方重工业集团与英国特雷克斯设备公司的“联姻庆典”,一个中国矿用汽车行业的“新生儿”呱呱坠地。
它,就是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初期,北方股份主要从特雷克斯公司引进非公路重型矿用汽车生产技术和车型,以进口主要部件为主,甚至连改动1个螺丝都要经过特雷克斯公司的认可,饱受“没有核心技术就受制于他人”之苦。
痛定思痛,北方股份决意创新。
2000年,该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以每年超过销售收入3%的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从引进消化吸收,到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公司相继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近20种系列产品,平均每年都有3-5个新产品在技术中心诞生。
如今,北方股份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系列重型矿用汽车的企业,可生产从23吨到360吨,即当今世界最小吨位到最大吨位的全套矿用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企业被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授予“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谈到科技名牌,技术中心副经理杨芙蓉还跟记者讲起了所有公司员工引以为傲的———TR50矿用自卸车。
杨芙蓉介绍,这款2005年研发成功的重型汽车,是高新技术领域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不仅具有多项世界先进技术,排放标准达到欧美发达国家要求,还以相当的价格优势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并出口至越南、缅甸、泰国等,被评为2006年自治区“科技自主创新名牌产品”。截至2006年,该公司生产的230台产品全部售出,利税达7000多万元。
“最令我们感慨的是,目前,该产品的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已成功转让特雷克斯公司,这是北方股份从单一的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质的飞跃!”杨芙蓉说。
如今,从肉、乳、绒到重型机械,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从产品到技术再到企业……在科技名牌的带动示范作用下,一个拥有自主特色的产品集群正在草原大地上崛起,一曲锐意创新的旋律正在蓝天碧草间演绎……(作者张琦)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