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8月25日电(记者程云杰 刘晓莉)中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同心县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农业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但是这里却活跃着一支15000人的羊绒收购队伍,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中国二分之一的羊绒产量。
每年4月,山羊出绒的季节,他们都会深入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陕西、山西和甘肃等地,还会远赴蒙古、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和尼泊尔等国,从牧民手中逐户收购原绒,直到9月才返回家乡。
作为一种高档奢侈服装面料,羊绒风靡全球,是世界时装潮流的风向标。然而在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90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同心,羊绒是唯一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群众艰苦创业的见证。
按照每只山羊产500克原绒计算,同心人每年至少要与1040万头羊打交道,才能实现目前5200多吨的年销售量。同心县双维绒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维明说:“同心人处在整个羊绒产业链的最下游。同心没有那么多羊,这个集散地是同心人走南闯北,用人力转化而来的资源经济。”
据同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柳向荣介绍,当地已经连续3年大旱,农业没有收入,占全县人口70%的22.4万农村居民,主要通过参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按每亩换200斤粮食补助来解决口粮问题,现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或做零活。由于地处干旱带,引水困难,吃水通常会耗掉农民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
柳向荣说:“在羊绒企业打工是不错的选择,工人每年可挣7000多元,相当于农村人均年收入的3倍多。”
同心现有羊绒经营企业100多家,安置劳动力2000余人,去年实现产值9.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上缴税金165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1%。同心县羊绒工业园区主任锁成明预计今年全县羊绒企业产值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可达全县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
羊绒企业在同心县承载了很多的荣耀,然而单一的经济模式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羊绒企业的软肋转变为同心县经济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同心的羊绒企业一直以原料集散为主,只有40%的企业尝试无毛绒的粗加工。
马维明说:“虽然我们控制了原料,但是并不能充分利用,如果能实现大部分原绒在本地加工就能把税收和就业留在当地,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问题。羊绒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每吨原绒最高价格可达120万元,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要求非常高。”
同心原绒作为原材料目前主要销往河北、浙江、安徽、江苏等16个地区,只有少部分经过粗加工成为无毛绒制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英国等10个国家。
锁成明透露,工业园计划明年完成一个监测中心的建设,发挥信息中心、交易市场和中心监管库房的作用。他说:“企业可以通过把产品存入中心监管库房进行抵押贷款融资。但是对资金缺口的缓解只能说是一种尝试。”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