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新华社高管信息供新华网专稿,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新华网海口电(记者郑玮娜 李生东)尽管海南每年有大量初中毕业生因无法升学而给海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生源,但因海南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潜在生源并未能转变为职业院校的"现实生源",招生难题一直困扰中职学校的开展。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加大投入,培训教师,是海南职教发展的迫切需要。
生源充足,职校招生却艰难 今年,海南有13万余名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其中能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41%,对于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海南省的中职院校却不得不面对"生源荒",要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海南省4.5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无论是海南省教育厅还是中职院校,都没有十足的底气。
海南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有较大距离,2006年高中阶段入学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1万,中职学校3.4万。国家规定城市职校在校生要达到960人,农村学校600人以上,而海南达到这个标准的仅有10来所学校,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就有9所,占总数的18.75%。
由于生源不足,海南职业院校每年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大企业只能从外省大批引进技能人才。比如洋浦800万吨炼油厂、中海化学公司等等,几乎全部从外省引进技工。一汽海马汽车公司需要大量会开数控机床的技工,这样的高级技工人才海南很少。海南先声医药公司的许多工种,本地学校都没有培训,不得不从上海、南京等地招聘。许多宾馆、酒店领班以上的岗位,一些加工厂的技能型工人大多来自外省。
五大因素导致海南职教发展乏力 据海南省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省约有5.6万名初中毕业生和3000名高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流入社会。这些未经任何职业技能培训就走向社会的学生,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非常有限,往往只能从事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的工种。
这些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之所以不愿接受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一直是海南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海南中职教育薄弱的原因有五点:
一是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滞后。
全省70多所中职学校办学场地小,设备设施陈旧,实训基地匮乏,特别是市县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最少的仅有50人。
二是广大农村家庭及城市困难家庭学生接受职教的经济负担偏重。
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8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5%。许多职业学校未建立助学制度,众多贫困生难迈职业学校门槛。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每年花费2500-4900元,一般农民家庭是难以承受的。
三是师资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
来自海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省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只有70%,高级职称仅占教师人数18%,"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23%,在市县职校,相关比例的数字更低。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49%,专业课教师只占专任教师人数的44.2%。海南职业教育的相关标准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国家规定职业院校生师比例为16∶1,海南没能做到。教育部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海南也没做到。这使得海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陈旧,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四是就业准入制度推行力度不足,毕业生就业环境较差。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降低劳动成本而不用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持证人员,增加了中职学生就业难度。
五是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多数家长仍认为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在海南调查发现,社会、家长、学生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职校生在许多人眼里"低人一等"。
师资、投入等成海南职教改革的抓手 海南职业教育界的有关人士认为,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要适应市场需求。
"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校企之间,应探索建立良性对接机制。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从汽车商务人才紧俏的市场需求出发,设置了汽车商务专业,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就业对口率达98%。该校校长陈克文认为,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好学校和社会需求的信息对接。首先是市场需求的对接,政府或者社会机构、行业协会应及时向学校提供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使学校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培养更有针对性。其次要在教学内容上对接,企业应当及早介入,参与课程设置。还要在教学模式上对接。如德国的双元制,让学习者既是学徒,又是学生,既学理念,又能实践,是个非常好的模式。
2.要在特色办学上下功夫。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指出,现在海南一些职业学校,打着职业教育的牌子,可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和普通教育相比,没有什么突出特色。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打破普教思维,在职业特色上下功夫。
罗保铭以海南省工业学校为例指出,该校尽管地处五指山,但十余年来坚定不移地把培养车工、焊工、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实用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进过多年的发展,该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终于从全省特弱的中职学校成长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形成响当当的品牌。
3.加快资源整合,推动示范性院校建设。
根据海南产业结构,加强商贸、旅游、信息、机电、化工药业、食品、服装、交通、农业、卫生等十大类职业学校和三亚、五指山两个地域性、民族性的职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左右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校均在校生规模在6000人以上。同时重点建设数控、汽车、机电、化工、制药、物流、农业、护理、商贸旅游等16个技能型紧缺专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专业。
4.要"送出去,请进来",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
据了解,海南省和市县将设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下大力量抓师资培训提高。在抓好教育部下达海南省的520名教师的省级培训任务的同时,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每年选派30名职校专业教师到大企业或者高校进修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海南省还将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将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5.推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制度。
海南银行学校推进"半工半读"已有多年,校长莫亚力认为,只有真正实现将学校办到工厂,将工厂部分作业搬到学校,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应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为了督促各市县加快职教中心建设,近日,海南省政府与10个市县签订了职教中心建设责任状。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作出承诺:今后三年,海南省平均每年对职业教育的各类投入不低于4亿元,三年对职业教育的总投入要达到13亿元以上;对44.8万名中等职校贫困生资助6.56亿元;下决心用三年时间打好全省职业教育翻身仗。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