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踩单车,减肥的 |
来源:观察与思考
宋金生:单车人生
■观察记者 戚永晔 文/摄
见到宋金生是在一个凉爽的黄昏。他独自呆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戴着老花眼镜专心摆弄着爱车,甚至没有注意到身后记者的出现。
当听说观察记者也是骑着自行车而来时,宋金生的脸上马上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收拾书桌,泡出红茶。关于自行车收藏的话题,也如醇美红茶的芳香,一点一点流溢出来。
“我本来是搞美术和雕刻的,收藏自行车只是业余爱好。
“搞了一辈子雕刻没什么成就,反倒如今玩自行车出了名。”宋金生很谦虚,但掩饰不住的,是拥有爱车的些许自得。
收单车:至情至性
“其实,我的自行车‘收藏龄’也不长,在自行车收藏界,只能算是小弟弟。”宋金生说,自己当初迷上自行车,纯粹是一个偶然。
“你知道,干我们雕塑艺术这一行的,难免结交一些收藏界的朋友,其中不乏有特殊收藏癖好的,喜欢收一些稀罕物事的人。”宋金生透露,当时还是2003年,一个喜欢收藏古董的朋友告诉他“耶稣堂弄有个人想卖自行车,我去看了,是辆好车。”一番话,说得原本就喜欢猎奇的他心里怦怦直跳,第二天就赶去卖主那里。看看所谓的“好车”究竟是何方神圣。
可是一看到那辆自行车,宋金生的心就凉了半截。这辆“海格力斯”(HERCULES)牌的26寸老式英国自行车已经破旧不堪。“后轮的泥板没了,很多部件都已经严重掉漆生锈,灰尘厚得看不清原来的文饰。”而且,卖车人还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高价。虽然朋友拼命劝宋老“别错过”,但当时他不太懂车,觉得用这么高的一个价格买一辆“破铜烂铁”不合算。
“自行车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虽然我当场拒绝了对方的出价,可回到家后,那辆车的影子却常常出现在脑子里,吃饭、睡觉,形影不离、挥之不去。”于是乎,翻书籍、查资料、请教行家,初涉此道的宋老忙得不亦乐乎,渐渐沉醉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宋金生在自行车收藏的理论上已经小有所成。再回过来研究那辆“海格力斯”,他发现这是英国产业革命时的代表车型之一,能在杭州藏家手中保存到今天,实数不易。又经过不泄努力,2004年的某天,卖家终于肯以较低价格转让该车。这天,距离宋老第一次看见“海格力斯”已经时隔一年。
当观察记者提出想看看宋金生的“宝贝们”时,他很大方地亮出了他藏车室里的十几辆老式自行车。一个尘封时代的产品突然齐齐出现在眼前,让人仿佛走进异度空间,这种感觉很奇妙。粗粗统计了一下,宋金生的藏车以英国车和女式车居多,也有少数几辆日本产的精品,大多是30到60年代流行的经典车型。“这里每辆车,都跟‘海格力斯’一样,有着一个个曲折的故事,几年收车下来,闲时看看这些宝贝,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没白忙、没白活。”
好个至情至性的收车人!
玩单车:交朋结友
宋金生说,自行车收藏不同于其他收藏:“不是收来好好藏着就完事,而是需要动手对旧车进行修复。大部分车到我们藏家手上时,已经不能骑了,要将它修到可以重新上路,才算完事。这些老式车,路边的修车摊主都是不会修的,要我们自己。像我干雕刻的,动手能力本来就是强项,学起修车,自然是驾轻就熟。”
怕记者不明白,宋金生又补充了一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如果车收来不骑,丢在那边,那等于糟蹋自行车。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好车也会变成一堆废铁。只有将它修好了,常常去骑它、保养它,才能保持自行车的青春。”
在自行车收藏界,藏家们把摆弄自行车戏称为“玩车”,他们掌握着补漆、做旧、制作简单零件和拼装等各种老式车修复技术。更有甚者,为了修复一辆自行车,不远万里、不惜重金,去收集两辆、三辆相同型号的旧车。尔后化整为零,选取各车完好的配件,通过拼装技术,恢复出完整的“好车”。
通过这种有些“痴”的收车、玩车过程,让自行车爱好者们走到了一起,互交朋友,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宋金生说:“杭州的自行车收藏圈子大概有个十来人吧。收藏数量么,多的二三十,少的七八辆。”“自行车迷们”常常骑着各自的收藏,在节假日的早晨到浙江省博物馆附近的湖边碰头,品评新藏车型,交流玩车经验。
宋金生很享受这种“玩车族”之间的交流:“和他们聊天,常常会发现志趣相投的,很能交心。从前一个人闷头搞雕刻创作,朋友并不多。可自从进了这个圈子,生活一下子活络起来。”
有一次,宋金生去浙江图书馆查询有关于自行车的资料,翻了很久都没找到,无奈之下只得请求图书管理员帮忙。“没想到那位图书管理员也是个自行车爱好者。”倾盖如故,三句话下来,宋金生和图书管理员成了好朋友,两个人在图书馆里一起找寻自行车的资料。后来,在宋金生的介绍下,那位图书管理员也成了“玩车圈”中的一员。
“老宋,有客人在啊。”观察记者正与宋金生聊着自行车交友的话题,就有“玩车圈”的朋友来访。“他是老俞,俞长根。”宋金生连忙介绍来客,
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了“老俞”也是个资深收藏家,已经有几十年的自行车收藏历史。专门搜集荷兰自行车。而且除了自行车,他还热衷于瓷器、古钱币的收藏,是个不折不扣的“发烧友”。他和宋金生相识颇为离奇,“我们都是识货的,在大街上骑自己的爱车,看到有人骑着差不多的,就自然而然攀谈起来。老宋是个爽快人,虽然才认识两三个月,但我们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说到此,两人都发出爽朗的笑声。
骑单车:养身法门
“当下很多自行车藏家,都是以牟利、投资为目的收车,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然后通过各种手段炒价,再高价卖出。可我不同,我收车是为了兴趣、为了养身。别人拿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我的‘宝贝们’。”宋金生这样表达他的收车目的。
去年,宋金生满60岁退休,他的儿子又考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博士。“我们搞艺术的,其实退休和不退休没多大区别,创作的状态一直保持着。惟一的不同,就是儿女自立,没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收藏自行车的爱好了。”
宋金生笑称,别的老年人年纪大了,都喜欢搞些书画、工艺品之类的。可他就是干这一行的,几十年下来都已经“审美疲劳”了。爱好自行车,其实也是挺合理的选择。
关于骑单车如何养身,宋金生是这么描述的:有空的时候,挑一辆自己的藏品,到杭州城的某个角落骑一圈,而且专挑僻静的小路小巷。“那些地方安静,可以听见老式进口自行车那种独特的‘嚓嚓嚓’的声音,再看看杭州美丽的山水,比什么都养身。另一个效果是,如果有同道中人听到,肯定会忍不住出来看。相互交流养身健体之道,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宋金生骑着爱车路过苏堤,结果老式车“嚓嚓”的声响引起了路边一位老太太的注意。“老太太主动找我攀谈,聊着聊着,知道他们家也有一辆类似的英国车。”再后来,谈到身体,两人又有切磋了很多健身诀窍,让宋金生“受益非浅”,至今还跟老太太保持着很好的友谊。
还有一次,宋金生听说湖墅南路那边有位70多岁修车人,想出售一辆30年代生产的“高28寸” 英国三枪牌自行车。慕名赶去后他才知道,那位修车老师傅曾经得过杭州市自行车比赛冠军,身体十分硬朗。两人交流强身健体的经验,“话很投机”。结果,老人以很低的价格把自行车转让给了宋金生。并说“骑车是件惬意事,我年纪大了骑不动,你趁年轻,多锻炼锻炼。”
除了身体上的养神之外,宋金生觉得,骑车、研究车还能从内在上“养生”。他从书桌上拿起一本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说:“最近研究自行车历史,所以读一些这样的背景著作,看完了,往往能够悟出些大道理。我们收车、玩车、养车,其实源自一份对于传统、经典割舍不下的感情。像我喜欢玩英国车,实际上是想表达对英国产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高质量经典产品高山仰止的尊重。悟出这些道理,就像看透了一些法门,心性也澄净了很多。”
同时,收藏自行车还让宋金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鲜事物,保持年轻的心理年龄。比如近两年为了查找自行车资料,他甚至在儿子的帮助下学着上网。“我现在已经会打字,会自己查资料了,其实很简单嘛,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大部分都没碰过这玩意儿。”宋金生很幽默。
谈到未来,宋金生笑笑说:“玩更多的车,认识更多的朋友。”话虽简单,但很能表达一位老艺人对自行车的深厚感情。看着窗外暮色渐浓,观察记者起身作别。临行,宋金生不忘加一句:“有空,你也来玩玩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