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东莞以“文明”为核心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是文明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所在,也是市民人文素养的根本标志,集中反映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创新发展能力的目标任务,以学习型城市创建工程、现代市民塑造工程、城市亲和力强化工程、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城市现代媒体打造工程等“五大工程”为创建载体,坚持每年一个主题,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打造“文明东莞”,培育健康向上的城市人文环境。


  (一)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经济社会转型期群众的思想特点,明确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思路。近年来,我们结合东莞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形态和人口结构,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转型期群众的思想特点,明确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思路,努力使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一是明确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既要引导社会又要引领时代的工作理念。转型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迫切需要我们把引导社会和引领时代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责任,在精神层面牢牢把握社会导向和时代走向,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的核心引领作用,按照时代的要求来引领社会,通过推动社会进步来实现时代的要求。二是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始终围绕人来开展的工作导向。无论是发展模式转型,还是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归根结底是要靠人的转型的实现。我们围绕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转型,把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导向。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理顺人的情绪,着眼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结合东莞实际,着重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突出抓好“三大群体”的塑造,即把传统农民塑造成现代市民,把企业员工塑造成现代产业工人,把未成年人塑造成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使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与时代的要求和谐共进。三是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巩固社会和谐思想道德基础的工作任务。我们按照东莞城市文明发展的内涵要求,把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在全市人民中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二)弘扬和谐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在全社会培育思想道德新风尚。我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东莞城市文明发展对市民的素质要求,按照文明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大力在全社会培育思想道德新风尚。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培育社会公德。我们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公共场所道德、市民交通行为、公共设施维护、人际互助等市民文明行为的具体要求,发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行为的10点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各种教育实践载体,加强对新莞人、未成年人、户籍居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着力解决市民行为习惯和当前社会风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摄制“文明东莞 共建共享——市民文明教育专题片”,通过电影、电视、光碟等宣传渠道,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对市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创文明城市”的主题,开展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城市暖流、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户外等媒体集中发布,形象生动地宣传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和成果,教育市民养成文明习惯,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二是强化道德实践培育社会公德。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实践。1、开展“文明三有序”教育实践活动。2006年,我们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紧密结合,在全市广泛开展以“公共交通礼让有序、公共场合和谐有序、公共环境整洁有序”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东莞三有序”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培育现代城市行为公德,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践行“八荣八耻”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教育实践活动组织40万市民开展“我最讨厌的公共交通十大不文明行为”及“我最讨厌的公共场所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以问卷调查、媒体调查、网络调查和随机访谈等形式,评选出十大不文明行为并形成《东莞市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引导大家有更有针对性地以道德实践深化道德建设。各镇(街道)、各部门纷纷围绕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市民素质、城市形象、观念更新等重点热点问题,利用“城镇论坛”、“社区论坛”、“青年论坛”、“农村道德评议会”以及学校的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发动群众开展系列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褒荣贬耻、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激励全市上下共同奔向新的精神高地,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体系。2007年,我们在巩固去年“文明东莞三有序”主题教育活动成效基础上,围绕“守法有序,礼让和谐”的主题,按照“礼让通行,排队办事,爱护市容”的内容和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组织多次的“文明行动月”和“文明行动日”,集中开展“养成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市民”全民行动、“小手拉大手,全家讲文明”活动、志愿者上街劝喻活动、交警城管和各窗口行业等专项教育执法活动、“文明使者”公益宣传活动、“文明公交车”创建活动、“文明出游”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市民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形成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2、开展城市精神宣传实践活动。我们把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2006年,我们以“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发展能力”为主题,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东莞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把广泛深入的讨论过程作为培育城市精神生动课堂。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阐述对东莞城市精神的理解。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回顾东莞人精神的发展历程,分析时代发展对丰富和提升东莞城市精神的内在要求。市成立课题小组,在广纳群言、博采民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八字作为东莞城市精神的表述词,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够彰显城市个性、与时代同步并为广大市民认同。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注重实践,抓好结合,突出典型示范。全市范围内组织“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年度人物评选,开展“讲感人故事,学身边榜样——寻找我身边的感人故事”征集活动,引导市民以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实践城市精神,以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示城市精神,以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弘扬城市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破除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增强勇于创新意识;破除封闭自给思想,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破除急功近利思想,增强乐打基础意识;破除贪图享乐思想,增强励精图志意识”为核心的“五破五增”,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思想基础。2007年,是“东莞城市精神”宣传实践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东莞市“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百名杰出人物评选系列宣传表彰活动,评选出在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扶危济困、崇教兴学、尊老爱幼、创新奉献、创业致富、富而崇德、爱岗敬业、拥军爱民十个方面百名先进典型,命名为东莞市“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百名杰出人物,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市民效仿学习,带动全社会积极实践“东莞城市精神”,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开展“东莞城市暖流行动”。2007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共建和谐东莞,同享幸福生活”为主题,面向全体市民,关注弱势群体,重点关爱广大来莞建设企业员工的“东莞城市暖流行动”。我们通过开展关爱互助、权益保护、素质提升、和谐共融“四大行动”,促进党委、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贴近、更实惠的服务,推动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人和谐共处。新闻媒体在活动中大力宣传广大来莞建设者对东莞现代化建设所作的贡献和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来莞建设者的认同、关爱和帮助,推动形成东莞社会爱护来莞建设者、来莞建设者热爱东莞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工厂企业、村和社区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策划开展“爱心助学”、“尊老助残”、“慈善捐献”、“扶贫济困”、“心理辅导”、“零欠薪行动”、“健康车间”、“交友联谊”、“欢乐厂区”、“企业员工集体婚礼”等各种活动,增进户籍居民与来莞建设者的沟通与理解,帮助来莞建设者解决工作生活的困难,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享受东莞发展带来的实惠、感受到东莞的温暖。各级政府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工厂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出台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来莞建设者入户制度、企业员工参加社保办法、企业员工合作医疗制度、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办法等等,从制度安排上建立关心和爱护来莞建设者、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三)把握科学要求,围绕增强和谐创建实效,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机制。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增强和谐创建工作实效的总体目标,大力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科学机制。一是建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测评动态管理机制。我们根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文明创建“过程管理、动态考评”的原则,重新制定了《东莞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工作暂行办法》,对创建活动的申报条件、评选程序、管理办法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制定了《东莞市文明镇村、文明单位、非公企业、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对各类创建单位建立创建工作台账,全过程跟踪督查创建工作,促进各类文明创建工作化虚为实、由成果检查转向动态考评。我们还在检查评比中探索实行了文明委成员单位联检制和新闻媒体公示制,提高了检查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构建大格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运行机制。我们注重发挥市文明委的领导协调职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积极构建大格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但服从中心服务中心,而且贴近中心融入中心。我们按照文明委工作制度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层级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文明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在文明委成员单位中设立联络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联检、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切实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近年我们通过落实《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在开展“文明东莞三有序”活动、“微笑在东莞”、“评选十种不文明行为”、“东莞城市暖流行动”等活动中,整合各方面资源,聚集全社会力量,形成了宣传、文化、公安、交通、城管、群团等部门共同参与,全市上下协调推进工作的大格局。三是探索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运作机制。我们结合东莞的实际,探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真正做到由社会投入、社会组织、社会承办,让精神文明创建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首先把公益宣传招商纳入文化招商范畴,开展了“文明东莞”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创意新颖、风格自然、制作精美的优秀公益广告。实行公益广告策划制作向社会招商,通过市场运作,利用社会资源推广公益宣传,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和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公益宣传的新路子、新方法、新经验。

  (四)提供文化支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进文化新城建设向纵深发展。我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着力构建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打造“音乐剧之都”,努力形成“三城一都”的东莞城市文化发展格局,全面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支撑。一是形成了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功能齐备、国内一流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近几年总投资超过15亿元的市级文化设施如玉兰大剧院、东莞展览馆、东莞图书馆、科学技术博物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滨江体育公园等设施均在国内同类中处于前列。其中,东莞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排第七位,设立了“漫画图书馆”、“粤剧图书馆”、“IT图书馆”、“台湾书屋”等10个特色专题馆,在全国首创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并将构建地区集群图书馆网络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开创了全国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色之路,研发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项目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文化部创新奖15个获奖项目之一。村镇文化设施共投入资金40多亿元,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底,我市共有村镇文化中心80多个,图书馆(室)390个、文化广场447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433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21万平方米。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活动体系。我们以文化广场为主要阵地,以经贸文化活动为主要方式,以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出现了文化活动举办常态化、组织社会化、运作市场化、打造品牌化的发展态势,营造出“天天有舞会、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比赛、处处有讲座(展览)”的浓烈文化氛围。仅2006年,我市举办文艺表演1902场次,文化展览243期,群众性广场舞活动13335场次,参与人员达1000多万人次,送文化下乡进厂7277场次。三是形成了多领域的文化精品体系。在文化新城建设中,我们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建成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精品文化设施,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各艺术门类精品力作,打造出一批观众喜欢、专家认可的品牌文化活动,推出了一批人性化、艺术化、个性化,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展览精品。比如,每周六举办的以高雅艺术和知识普及为特色的“文化周末”和每周五、周六举办的整合全省大学艺术演出资源、时尚现代的“都市彩虹”,整合全市文艺演出资源、交流提升广场文化的“绚丽大舞台——东莞市文化广场千场文艺演出”以及展示传统粤剧艺术魅力的“粤韵金声”周末粤剧曲艺欣赏晚会,成为深受我市广大市民喜爱的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又比如,东莞展览馆“历史鸿篇 盛世华章——东莞文明发展大观”基本陈列广受赞誉。还比如,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东莞歌舞团),创作排演了《西班牙之火》、《打工谣》等歌舞精品,其中围绕东莞题材创编的大型音舞诗画《玉兰谣》参加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获得剧目二等奖,主题曲词曲一等奖等九个奖项。此外,镇(街)创编的粤剧、小品、舞蹈、歌曲等群众文艺精品屡获全省、全国大奖。2005、2006年,我市共获得33个国家级奖项和300个省级奖项。四是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印刷业为支柱,以演艺娱乐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艺术教育培训业、大众传媒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主干的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截至2007年6月,全市印刷企业2847家,总投资140亿元,总产值236亿元,占全省22%,形成了以外资印刷业为龙头,带动民营印刷业比翼齐飞的集印前、印刷、印后、印刷耗材及设备供应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链,东莞成为中国南方重要印刷基地;广播电视收入稳步增加,增值业务初具雏形,全市广电净资产5.5亿元,经营收入4.5亿元;全市共有图书批发市场10个,电子出版物市场67个,各类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销售网点1124个。五是形成了全面的人的素质提升体系。我们着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全市已建博物馆21座,特别是2005年,投资3000万元修建了东江纵队纪念馆,与袁崇焕纪念园、鸦片战争博物馆等构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系列阵地;依托东莞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全市已纳入总分馆体系的图书馆19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100个,定期举办全市联动的“东莞读书节”、名家荟萃的“东莞学习论坛”、贴近需求的“市民学堂”等各种形式知识传播活动,构建起知识传播体系;大力打造“走进东莞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推进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了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六是形成了城市发展的文化支撑体系。通过各种载体的培育、重点人群的引领和重大活动的展现,塑造“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东莞精神,使之成为东莞加快发展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撑;按文化新城的要求来建设、管理、经营城市,丰富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文化个性,不断增强城市亲和力;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1000多万的“新莞人”对东莞逐渐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把东莞作为他们的“创业乐园”和“精神家园”;用文化因素来融合城市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经济层次,营造良好软环境,增强城市“软实力”。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1家,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4.8%。通过文化对城市精神、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各方面的支撑,构筑起促进东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文化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