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预约,公民就可旁听人大
2007年7月24日上午,天气闷热。往常这个时候,77岁的王珍老人还在家中看早间新闻,今天她却在赶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路上。
王珍老人已不是第一次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旁听会议。
早在1999年10月1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本市公民旁听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试行办法》,当月27日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开始开放公民旁听。从那时开始,除两次生病住院以外,老人几乎旁听了所有可以旁听的人大常委会会议。“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旁听的,人大常委会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每一次旁听都有收获。”她说。8年来,已有北京市公民1450人次旁听了56次人大常委会会议。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凤仪表示,凡是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本市公民,只要按公告时间直接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传达室或通过电话进行预约,就可以旁听。手续简便的申请方式,赢得了公民的欢迎。尤其是涉及到道路交通管理、养犬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会议,20个旁听名额常常在电话开通一小时内就全部预约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大家越来越关心法制建设的情况,积极参政议政,为人大常委会献计献策。
不白来、不白听、不白写
近年来,全国众多省市都开始推行人大常委会市民旁听制度,上海、广州、沈阳、武汉、杭州、天津、成都、大连等城市的市民旁听工作都卓有成效。北京市人大的旁听工作更以手续简便、参与广泛、效果明显而引人注目。
从前,不少公民觉得人大会议非常神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工作也不甚了解,也有的公民对人大会议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有一定的猜疑。通过旁听制度的设立,不仅消除了公民们的种种疑惑,还对人大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常委们在会议议题审议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专业性,更加注重实效。公民旁听后感触也颇深。一位小学老师在旁听后激动地说:“原来以为人大开会,就是念念文件,举举手。今天才知道,原来代表们所审议的每一个条款都有充分的论证,完全不是流于形式。更没想到,代表们之间关于一个条款的讨论也是如此激烈,这真是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
市民旁听,不仅有专人负责接待和引导入场,每个人的桌上还有文件袋,里面装有和人大代表一样的与会议相关的文件以及“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意见和建议专用纸”。公民们旁听完会议,可以留下自己对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它们会被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至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然后再转至相关的负责部门。15天内,旁听人将会得到相关部门对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回馈,切实保证了公民们不白来、不白听、不白写。
旁听人的建议也会得到采纳
公民通过旁听制度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人大的首肯。王珍老人在2001年7月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第28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乘坐公交车、地铁的建议就被采纳了,这一建议使得北京数以万计的离休干部受益。不仅如此,公民旁听制度还宣传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了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使得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人大工作,也扩大了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北京市人大还打算在今年底公开发行北京市人大公报,届时老百姓都可以在邮局订阅该公报,以便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扩大公民有序地参政议政。各地采取的市民听证会、政务监督热线电话、市民意见调查书、政府工作报告公示等多种手段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