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各地新课改启动 9月起,新课程将从原来的盒饭变成了自助餐,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曾表示,“高中课改,它不仅关系到16岁到18岁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影响到二三十年后的中国。
”
“假设电视台来选拔主持人,如何展示自己的朗诵才能?”这样的课堂作业将出现在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口语交际登上了学生语文课本。而投资理财、家政、驾驶等内容也将出现在高中课堂上。
修订后的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新教材对篇目数量进行了精简,仅有课文22篇,其中现代文13篇、文言文9篇,相比原来43篇课文的总数减少了近一半。可以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新教材对篇目的调整来了一次“大换血”。
第一次使用新教材,第一次要选课、修学分,第一次接受综合素质评价,如今他们开学后还要第一次接受一门新课——“通用技术”,这意味着,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因为省会考必考,今后高考也可能要考……
新课改特征解读 高中课改后,学生的考试次数与过去高中学生相比并没有增加,同时模块考试的难度也将在学生可承受的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比过去有所降低。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将分成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类。形成性评价是指学校为高一年级入学的每一位学生都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记录带,这个记录带以电子形式呈现,记录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当中每个学期每一点的进步和变化,包括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
选修课的开设将使学生体验到选择学习的乐趣。以往的高中教学,全部由学校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设置课表,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而新课改里选修课的增设将打破这种“千人一面”的学习场景。根据每个人选修课程的不同,学生都将拥有一份个性化的课表。
新课改引发争议 但学校认定,高中课改是大势所趋,早改早主动。事实证明,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包括应试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2003年课改后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5.44%。去年只有一人没上本科线。陈胸怀说,学校追求的是一种“绿色升学率”,不是榨学生的油,而是给学生加油。
新课改许多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老师变成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课堂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丰富的选修课改变了“千人一面”的学习场景,北京二中甚至为学生专门开辟了一间“自制餐”实验室,这里没有指导老师,赋予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新课改教材数量增一倍"增负"还是改革 “一下子发了50来本书。粗略算了一下,书费都到600多元了。”海淀区一位中学教师说,这么一大堆书,引发了不少老师一片议论,“学生增负”——这个过去略显敏感的词语悄悄地蹦了出来。
当地教育部门期望此举能改变以分数评判学生的传统评价体系,引入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系统,从而提高当地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面对如此善良的出发点,当地媒体广泛报道,有人认为教育本来就应以素质为主,而有人则认为课改不宜过急…… (来源:综合)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