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起,广东省所有医疗机构陆续购进“阳光采购”入围药品,截至7月31日,采购药品总金额70多亿元,让利患者12亿多元。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说,改革能够解决我国医疗事业前进中的问题。但医疗体制改革非常复杂,必须科学改革,务实改革。
绿色通道 廉价老药重出江湖
去年,临床急救老药“碳酸氢钠注射液”在广州缺货,引起广泛关注;两三毛钱一支的门诊常用药利巴韦林小水针也从医院目录中消失了,代之以七八元的粉针剂……过去,广东药品采购采取统一招标,由于设置了最低限价,致使一些廉价好药因有低价“恶性竞争”嫌疑而出局;即使勉强入围,厂家也因利润太少,中标后不生产、不供货,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
2006年10月开始,广东启动“全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工作”,在组织报名后,对报名的4万多个药品品规进行了科学细分,组织专家筛选出5395个质优价廉老药,列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只要不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的85%均可直接入围供医院采购。
如今,“绿色通道”使廉价老药重出江湖。“碳酸氢钠注射液”不缺货了,廉价抗癌老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也有货了。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介绍,他们公司以往因价格太低而停产的30多种廉价药,今年又恢复生产了。
专家杀价 最大限度挤水分
“我们的药用了特殊贴片,技术含量很高。广告也很多。”
“技术含量再高,说到底也是一种普通止痛消炎药。这不是支持药价的理由!”
“愿意降5%。”
今年3月28日发生的这一幕唇枪舌剑,是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组织专家与药企进行的面对面谈判,目的很明确——杀价。
在4万多种药品中,除了少数能享受“绿色通道”优待外,其他3万多种都必须经过竞价议价的考验,最终入围时,价格往往已“掉了几层皮”。其中,同一品种有3个以上厂家的26000多种药品在三轮竞价中“自相残杀”,剩下13000多种,平均降价40%;而对只有一两个厂家生产、难以形成有效竞争的7000多种药品,广东拿出了专家杀价的“杀手锏”。最终,入围的6000多种药品价格被砍去了1/10。
“阳光采购”工作专家组组长杨俊何说,专家杀价,就是发挥专家对于药品成本、技术含量、疗效、独创性等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挤出虚高药价中的水分。最终一个药品能否入围,由参加谈判的专家集体投票决定。一种报价高达每片1.431元的“郁金银屑片”,在专家“如果填高了,可能无法入围”的建议下,最后企业乖乖地填上了0.72元的单价。
到今年3月底,阳光采购共产生29000多个入围药品品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20%。
“两票制” 减少中间环节
为什么出厂价10元的药,到了医院就是80多元?广东宝剑出鞘——“"两票制"就是药品从药厂到医院,只能开两次票:药厂开票给配送商,配送商再开票给医院。其实质就是中间只允许存在一个配送商。”9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津津乐道。
据了解,药品流通环节诸多的经销商、中间商,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药品是特殊商品,市场不能放任自流。现在药品经销商太多太滥,像香港才7家药厂、2家配送商,市场非常规范。”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说,“两票制”的执行估计会遇到阻力,但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砍掉虚高药价是改革必然趋势,最终受惠的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