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车流“作战”
8月27日17时40分,北京寻常的一天,人们正在下班和接孩子的路上。加速,减速,滑行,刹车——十五分钟内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车流却蠕动不到一公里。
“开始了,开始了,节目开始了,堵车也开始了。”北京交通电台的“一路畅通”节目,播出时段是早上7点半到9点半和傍晚5点到7点,正值早晚高峰。开播7年,这个路况信息节目人气节节攀升,在北京流动人群中收听率高达84.7%。
最初,直播间的电脑屏幕上,都是埋怨和痛骂的短信。刘思伽的搭档罗兵注意到,现在人们已经习惯并接受了,他们开始编段子,讲笑话,互相调侃。“堵车,不能把心也堵了。”罗兵说。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恳请记者不要把首都叫作首堵。“北京还是首都。”他说。他领导下的北京市政府近年对交通发展投资不断增大。“十五”期间投入逾八百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期间将斥资2000亿,力度之大举世罕见。
北京的地下也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挖掘。从1969年诞生到上世纪结束,30年里北京地铁仅从23.6公里延长到54公里。2003年,地铁总长跃升到114公里。计划奥运前后完工的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以及机场客运专线,还会将这个数字刷新为270公里。
体制优势让北京在2001年申奥时作出了许多大胆的承诺。
6年前,市委书记刘淇向全世界保证,北京奥运“不会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单双号出行将是奥运会期间重要的交通控制方案,也不排除采取其他管制措施。
2004年,北京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的东部划定了三个重点建设的新城,它们将承担疏解中心城的使命,试图扭转五十多年来“单中心、摊大饼”的局面。
但隐忧仍然存在。规划的推动者、84岁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一个好的规划并不等于好的结果。”
吴良镛等学者主张行政中心迁移。这在他们看来是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最有效办法。但这个方案,王军提过,很多人都提过。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