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提升了政府信用形象;15万企业信息被纳入联合征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全国通用;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库已汇集110多万城镇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
省发改委财金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六大以来,信用安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信用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信用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
信用成为政府“重要名片”
省发改委财金处处长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采用了各种措施来保障和规范政府信用行为。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手续,建立完善办文(事)限时、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制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决策听证、信息公开、服务承诺等制度,加强和完善公共财政、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建立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披露系统,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各种诚信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稳步提升了政府信用形象,信用也正在成为政府的一张“重要名片”。
15万企业纳入信用信息库
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我省积极支持有条件地开展信用内控体系建设,重点打造联合征信系统建设。该系统已完成了安徽企业信用征信互连平台、安徽企业信用数据库、“信用安徽”网站和安徽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的建设,我省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家首批“示范工程”之一。目前,省联合征信中心已完成15万多户企业的信用信息入库。
另一方面,省同业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同业征信系统已在系统内运行。合肥、芜湖、铜陵、蚌埠四市信用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110多万城镇居民入库个人征信系统
在个人信用建设方面,税务、劳动、公安等部门积极利用“金税”、“金卡”、“金盾”、“金保”等网络系统,归集个人信用信息,开展个人同业征信体系建设。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已在2006年1月实现了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银行、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全国联网运行。
在总结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全省个人联合征信体系建设也已在“十五”末开始启动,目前全省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平台已基本完成,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库已汇集110多万城镇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
信用建设经济效益显现
十六大以来,“信用安徽”制度体系初步建立。2006年9月,我省第一个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安徽省“十一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出台,明确了“十一五”期间信用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实施步骤以及政策措施,信用安徽制度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信用产品的使用,信用服务的开展,促进了信用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已累计接受查询超过20万次,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和广东等地的省外查询约占40%左右,有效地促进了我省企业贸易和经营活动。信用协会、信用担保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逐步发挥作用。通过组织中小企业信用增级搭建融资平台的形式,省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向阜阳、天长等地开发区中小企业发放近亿元的专项贷款。 (来源:安徽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