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申 凡
核心提示
借着话剧百年的东风,葛优的《西望长安》在全国巡演第三轮之后,终于在8月31日、9月1日战战兢兢踏上了广州的剧院,票房火了,有些观众却怒了,对所谓的明星话剧、精品话剧更失望了。
而广东话剧院和省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将持续近一年的小剧场展演,场场都是话剧经典名作的广东版,但叫好不叫座,上座率只有三成。不少业余话剧团体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在剧院或者街头上演,观众更是寥寥。大环境的推动,小团体的努力,似乎都不能将广东的话剧市场掀起一点波澜。
与此同时,本月15日,一台名为《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的舞台剧将在南方剧院上演第10场。其实,该剧从今年3月就开始首演,在本地年轻人中口口相传,半年时间内连续演出了9场,每场的上座率都达到九成以上。但他们宣称自己不是传统的话剧,他们的血缘与香港的“栋笃笑”更近,而不是话剧中心北京。有观众看完以后认为这不是话剧,完全是“垃圾”,有观众反击:这样符合观众口味的舞台剧才是广东话剧的发展方向。
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话剧界内外的导演、演员以及剧评人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话剧在广东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广东需要什么样的话剧,话剧需不需要迎合观众还是一个一直在讨论、一直没有定论的问题。戏剧爱好者和实践者、人间戏剧场负责人李蝴蝶告诉记者,大家都在说,但问题在于有没有人去做,比如本月底,他们的新作《西山一窟鬼》又将登场。“在广东做话剧很难很难,但做一部是一部,不做永远没有。”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接受正剧模式
没有华丽的包装和高调的宣传,这部由广州人制造、广州明星出演、拿广州说事的本土原创话剧《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颇受广州观众的喜爱,这在话剧氛围并不浓厚的广东市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假如》一剧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我们做的是舞台剧而不是话剧”,按照剧中主要演员、多年从事舞台剧表演的陈迪生的话说,舞台剧和话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表现,后者是表演。他给记者作一个很通俗的比喻,“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像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通俗可以表达一些很个人的感觉,而美声则更注重气息的运用、歌唱者的专业素养等等。话剧需要演员有很深厚的表演功力,而舞台剧是一种很平民化、很生活化的本色演出。”
该剧为何肯放下身段,承认自己的“业余”呢?导演兼编剧思诺自然有她的考虑:“一听到话剧,很多年轻人就会说,怎么都是说话的?那么闷不看了!所以我们在宣传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们,我们这是一部很搞笑的舞台剧。因为"话剧"这两个字好像很正经,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接受像《雷雨》这样的正剧或者悲剧的模式了,他们会认为你这么正经地跟他谈一件事是在教育他,时代在变,话剧也要有一个潮流的发展。”
除了商业宣传策略的需要,《假如》的主创人员的确是希望在艺术追求上与传统话剧划清界限。从形式上看,该剧加入了很多音乐的元素、香港“栋笃笑”的形式,甚至还有不少闹剧的成分。在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更是该剧的大胆创新之举。2005年思诺曾赴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台导演,在那里她惊讶地发现,她的香港老师和同学们在话剧的创新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内地话剧界的前面,“有时导师会拿一些经典剧目给我们排,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同学们就会根据香港现在发生的事情马上把剧本改了,一些名词、人物都改成现代的,我觉得非常搞笑,非常有时代感。”
传统的话剧理论强调,艺术必须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创作者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思考,作品很可能会流于表面,显得肤浅和庸俗,其艺术价值必然大打折扣。但是在思诺看来,现在话剧没人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和现代潮流脱节。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院,《假如》的对白影射了大量广州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大小事件,像九江塌桥、陈扬失踪、跳楼秀、楼盘缩水等等,甚至一些极具争议性的社会敏感话题,如同性恋、性早熟、美容整形也在剧中有大量涉及。思诺说,“我们每一场都会根据实现情况的变化修改一些东西。陈扬"失踪"的那段时间,我们有一句台词就是"陈扬?不见了!"陈扬回来以后就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思诺你要改台词了,陈扬回来了。”
“有人去看就不错了”
所有接受采访的《假如》剧组成员都会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栋笃笑”,这种由香港人黄子华独创的舞台脱口秀表演形式令《假如》一剧远离北方话剧的传统,而更加亲近香港文化的血缘。思诺介绍说,“栋笃笑”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在舞台上弄一个抽奖或者游戏什么的,而是他们之间有一种思想的沟通。
对于“栋笃笑”的互动性,演员吴嘉亮是感触最深的,因为在剧中他一个人在台上有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栋笃笑”表演。“我会通过眼神和动作跟观众进行交流,用比较生活化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我的状态和角色,去解剖我的内心世界也反省他们自己的人生状态。”
在《先生贵性》一幕里吴嘉亮饰演一位选秀出身的选手,在跟自己的暗恋对象(同性)表白遭到拒绝后,他开始了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他首先谈了一段对男人的感觉,然后又说了一段对女人的感觉,最后他认真地问台下的观众:“其实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喜欢男人什么?喜欢女人什么?或者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喜欢自己什么?你们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一刻场内十分安静,观众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思诺觉得就是在那一刻,她的创作构想和艺术目标真正实现了。“我们决不是单纯的搞笑,我希望我的笑是有内容、有意思的,你笑完之后还会在想:"哦,原来你是在说这个问题",这就是我的表达方法。”自称不喜欢周星驰无厘头式的搞笑风格的思诺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表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很多观众喜欢《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的爆笑台词,并会发现它是那么的贴近生活。我相信,很多的剧作家,他们笔下的笑其实掩藏着一种苦。”
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思诺曾经口出狂言:“曲高和寡一向不是我的行事方式”。对此她解释说,“我不喜欢高高在上的东西,我宁愿大众喜欢,我需要大众来认可。”电台DJ出身的她多年来从事的工作一直是与大众传媒打交道,对于大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反感什么都比较了解。提起目前传统话剧乏人问津的现状,思诺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专业话剧人士太多地考虑作品的艺术价值,他们压根儿就看不起商业化的东西,但是起码要让观众进场,才会有口碑。”
广东高雅艺术演出专业委员会主任、剧评人王炜是业界少数几个对《假如》持肯定态度的专家,曾尝尽广东话剧市场世态炎凉的他表示,“应该说这帮孩子挺不容易的,他们没有专业话剧团的资源,也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的创作者没有自我标榜什么所谓艺术追求,没有高高在上,没有进行大肆的炒作和宣传,而是放下身价,默默地推广他们这种小制作、低成本的话剧作品。现在广东的话剧生存都那么艰难,有人去看就不错了。”
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话剧之路
电台DJ、本土歌手、电视选秀新人,这就是《假如》的基本演员阵容。而且由于个人档期的关系,这个实力并不算强大的演员队伍还经常面临演员替换的难题。全部由非专业演员担纲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资金的原因,但思诺却否定了这一说法,“这是一部典型的年轻人的戏,广东话剧界的专业演员基本不在我所需要的年龄范围之内。”思诺说曾有人提议把这个剧本拿到香港,请香港演艺学院的专业演员来演,可是她却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比如我们有一幕叫做《16岁的疑惑》,如果让一个专业演员来模仿16岁的角色倒不如叫一个真正的孩子来演,他的那种自然、本色的表现才能真正被年轻人接受。”
除了剧本角色的考虑,思诺坦言本土明星的名气也是他们选角的重要指标。“如果他们本身就有固定的观众群和市场,那么我们在宣传上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的费用”,剧中的主要演员东山少爷、张曼莉、胡芳芳都是本土颇具影响力的歌手,在广东市场很有代表性。“歌sing魅影”中的翻版王菲吴嘉亮是该剧的最大亮点,他是剧中戏份最多也是造型变化最丰富的演员,思诺为他量身定做了四个角色:《精子的志愿》中的精子之一,《先生贵姓》中的男同性恋、《老师也疯狂》中的谭sir老婆以及《胸兆》中的风尘拜金女。思诺评价说,“其实他的演技不算太好,但是他的女装扮相非常有噱头,举手投足之间都让人觉得很过瘾。”的确,在8月26日的演出中,吴嘉亮一身空姐装束亮相,甫一出场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全场就已经笑声一片,很多观众都在台下大喊“好靓啊”。
尽管观众对演员们生活化、自然化的表演十分受用,但他们自己却一直苦恼于“非专业”的出身。在《老师也疯狂》中饰演谭sir的谭俊颖说,他们在表演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如何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这一点思诺也有同样的感触,“专业演员可以在舞台上做一些很大胆的表演,他会很配合导演的要求,甚至会给导演提出很多表演方面的意见。但非专业演员的意见大部分都来自于自我感受,如果你让他们在台上接吻的话,他们可能会考虑到形象的问题而拒绝表演。”
如何去迁就麦克风,如何使每个字的发音都能让观众听得舒服,这些对科班出身的演员来说驾轻就熟的问题,也是《假如》的演员们在排练和正式演出中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碰壁以后才总结出来的。甚至连背台词这样看似很小问题也曾经把主力演员吴嘉亮难倒过。
一位话剧专业人士在看完《假如》以后,十分不屑地将其斥为“垃圾”,思诺对此的回应则显得很坦然:“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我不会不开心,因为一个新事物出现以后人们对它的态度不会是一面倒的。我当然希望以后我做的东西连专业人士都说好,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然而,正是这个非专业的艺术团队却充满了在广东话剧界大展宏图的野心,目前该剧的出品方河东狮文化发展公司正在紧张筹备第二部本土原创话剧《亲……爱的》,吴嘉亮向记者透露,他已经与该公司签约,未来发展将以舞台剧表演为主。
广东民间剧团的艰难生存
思诺的本土原创话剧定位于本土受众,内容贴近生活,形式轻松诙谐,在广东的民间话剧中,市场化程度很高。
由王佳纳等专业话剧人士进行的小剧场话剧的尝试也很有代表性,尽管她背靠的是广东话剧院这样的专业团体。
以麦荣浩为首的“八十年代剧团”坚持更小众、更具实验先锋性质的“独立话剧”的创作主张,在本土大学生和年轻人中间也有一定的反响。
比较精英的“人间戏剧场”继年初推出第一部作品《桥》之后,由人间喜剧场与7080艺术家工作室联合制作的新作《西山一窟鬼》将于本月28日、29日在现代舞团小剧场连演两天。该剧继续采用非职业演员,并且此次使用的全是女性,编剧李蝴蝶表示,用女演员并非为了炒作,“我们用女演员来扮演秀才,只是想告诉观众,他们在舞台上看到的一切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与思诺的本土题材、原创作品不同,王佳纳的小剧场话剧致力于把国内外优秀的话剧剧目引进广东市场,像今年在蓝宝石剧场上演的《总统套房乱了套》、《离婚的柠檬味》、《蒙克斯威尔庄园的谋杀案》都是京派话剧或者西洋话剧的代表作,尽管在与广州观众见面之前,导演都会对剧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良,例如,由潘伟行执导的《离婚的柠檬味》在北京、上海公演的时候名为《活性炭》,为了适应广州观众的口味,在宣传时就选择了柠檬这种南方特有的热带水果。但是无论如何改造,这些引进剧目仍然大部分带有明显的北方精英文化的印记,与广东人的市井文化氛围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但是王佳纳对此并不担心,“经典永远是经典,而且我们挑选的都是现代的作品,离观众的现实生活并不会太远。东北的二人转现在不是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吗?只要是人类共同的人性、人情方面的作品都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喜爱。”当记者问及王佳纳是否担心本土原创话剧会抢占传统剧的市场时,她显得颇为宽容,“我不排斥别人的劳动成果,广东省话剧院喜剧团排演的方言剧我也看过好几部,我觉得这些话剧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他们的受众面也不仅仅是白领,而是扩展到普通市民、年轻人甚至一些外来打工者。”
但她也对非专业团体的艺术质量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我始终认为广东话剧界是需要品牌效应的,我非常害怕观众花了钱去看话剧而我们没能把好的东西奉献给他们。演员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不反对起用年青演员,但是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另外作品要简洁而不简陋,还要有创新的思维。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话剧同行能保持这样一个共识:一定要坚持话剧的艺术质量,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在广东民间话剧界,市场化程度最低、生存最为艰难的还是李蝴蝶、麦荣浩等人从事的“独立话剧”。麦荣浩在《我所理解的独立戏剧》一文中表示,所谓的独立话剧实际上是强调一种独立的戏剧精神,不依靠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资助,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创作理念。目前,“八十年代剧团”经常在广州的街头和地铁口上演实验先锋性质的行为艺术表演,或在一些小型的剧场和酒吧进行话剧演出,然而内容前卫受众面狭窄又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
剧评人王炜则认为仅凭一两个作品就把思诺的创作与王佳纳等并列起来还为时过早,“我觉得引进剧也好,本土原创剧也好,他们是不同的市场生存环境和创作机制下的产物。《假如》获得观众的肯定说明这种本土化的、自然的话剧表现形式满足了市场的必然需求,但是一两个剧目的走红能否说明这种方式就会成为广东话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呢?我暂时不下这个结论。”
观点PK
广东还需不需要传统话剧?
思诺:(《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编导)
如果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市场确实会有抛弃它的这一天,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接受。怎么看一个城市有没有话剧市场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就是看当你知道话剧演出的消息以后是不是马上去买票,还是在观望。广东人就是这样,肯定要等到最后几天,甚至开场前几个小时才去买票,这个是最悲哀的。在香港,无论是网上订票还是电话订票,凡是演出前七天就没票卖了。他们会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如果离演出开始不到七天还在卖票,那肯定是很烂的戏了。收不收得回成本是另外一回事,现场空出很多座位就会让你很尴尬。
王佳纳:(著名话剧导演)
我觉得不见得是这样,这只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做好这方面的事情,过去我在上海做小剧场的时候也是观众很少,我当时还觉得奇怪:“怎么上海这么大的文化市场却没有人喜欢看话剧呢?”其实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几十年前在我小时候,上海人是很爱看话剧的,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那批专业话剧观众都流失了。你看现在上海的话剧市场经过多年的建设又繁荣起来。所以我现在尽管年纪大了,但始终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培养广东的话剧市场做一点铺路的工作,这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我经常鼓励我的演员,郭德纲当年讲相声的时候台下就坐着一个观众,他还是要坚持演下去。我们现在的情况可比郭德纲那时好多了。现在我每次排练话剧的时候,剧场里都挤满了人,我觉得广东人对话剧的那份热情还是在的,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形成掏钱买票看话剧的习惯,但总有一天会有的。我自己对广东的话剧市场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王炜:(广东高雅艺术演出专业委员会主任、剧评人)
广东当然需要话剧,广东话剧观众的结构是多元的,而无论京派、海派还是现在的粤派都只是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的区别,本土话剧固然有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也并没有失去市场,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用新的演绎方式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我们知道任何一部经典话剧都凝聚了当时的美学和哲学思想,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的导演和演员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去解构传统剧目,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每一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莎士比亚。
图:
话剧《假如生命剩下N小时》剧照。
受访者、编导思诺。
《西望长安》票房良好,不少观众却认为艺术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