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从文明城市迈向法治城市
市委书记黄钦(左一)调研法治建设工作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汉忠(前一)参加律师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举行全市政法综治、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现场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近年来,张家港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WHO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的县级市。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名列第三位。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5%,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0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1.22万美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09亿元,增幅26.3%,名列江苏省县(市)第二位。
早在2005年10月,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考核评选中,张家港市就在30多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县级市中第一家全国文明城市,赢得了这项代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城市桂冠。
2006年6月底,江苏省正式公布了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的考核标准,怎样才能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上创建法治城市?这成为了摆在张家港市党委政府面前新的重要课题。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认为:“建设文明城市主要着力点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而建设法治城市,更多的是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务、执法、司法活动能严格依法办事。”
依法规范城市管理打造文明城市名片 没有自然形成的风景名胜和山地、森林,城区绿化覆盖率却达到了43%。除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光环之外,张家港还是首批建成的“国家园林城市”,并成功进入“国际花园城市”行列。这源于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位洁美有序环境作为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工程,得到了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张家港,随处可见绿树如茵、鲜花吐艳,看不到陈墙旧瓦、暴露污物。据介绍,近五年来仅疏浚河道一项,各级财政投入就达7000多万元,近3000多公里的大小河道得到了有效整治,每年财政还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河道水体的长效管理。“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城区”的目标和理念彰显了城市文明个性,提升了城市环境品位。他们实行了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标准,在全市统一执行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实施了城乡兼顾的环境投入,在各镇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成为了全国首家实现卫生镇、村创建“满堂红”的县市。
在环境治理上,对基层干部既考核GDP,又考核COD,政府还通过指导机电、冶金、纺织、石化企业向工业园聚集,并实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坚决拒绝高能耗、高物耗、难治理的项目进入张家港,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一票否决制得到了严格执行。2001年以来,有296个工业项目因环境因素拒批,34家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被彻底关停,12家市区污染企业被搬迁,“三同时”执行率达100%。而利用高速公路建设集中取土而规划建成的“暨阳湖生态区”建成面积达4.1平方公里,市民充分享受到了节假日“不到苏州杭州,也能休闲旅游”的便利。
城市管理是日常工作,有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城管执法队伍成为了关键因素。在张家港城管局,力戒“100-1=0”执法效能理念,即百个案件有一件行政复议或诉讼失败,执法效果等于零,成为了规范执法的考量。为此,城管聘有专职的法律顾问,对重点疑难案件进行全过程指导,还执行了城乡统一的市容、文明社区、道路管理执法标准,实现了城管工作的法治化管理,设立了案件处理中心,对新食品行业、三类维修行业、道路开挖、增设户外广告、门店招牌、渣土管理等实施联合会办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了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得益于法治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张家港市连续三年获得了“城管创优”全省第一。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行权力阳光运行 走在张家港,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气息。而在这些看得见的文明背后,老百姓还时时处处体验到了另一种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更周到了,机关办事效率更高了,政府与百姓间的心气也更和谐了。
将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导入政府行政管理,可以说是张家港市政府效能建设的一个创举。
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手段,对行政权力运行实施流程再造,使之更为科学、合理、规范,目前全市共有包括市监察局、张家港国检局、质监局在内的15个部门导入
ISO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其他机关也在着手建立。市水利局根据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将行政审批事项、审批依据、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内容全部公开,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所有水利政务活动都达到了有效监控和完整记录的质量管理目标。2006年该系统政风行风综合满意度达100%。张家港市国检局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后,将工作目标进行了三级分解和量化,实现了质量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测量性;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则对执法程序的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控制,去年1-7月份处理的22起水事案件,未发生一起投诉现象。
在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基础上,通过运用过程控制方法对权力行使进行规范和监督,是张家港市推行权力阳光运行的一个特色。他们设定了每个环节都规定“谁来办”、“如何办”、“什么时间办结”,防止工作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如行政服务中心在线安装了行政监察“电子眼”,实时收集、分析、反馈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情况,临近办结时限时系统会自动亮“黄灯”,提醒项目经办人及时办理,超过办结时限时系统亮“红灯”,自动记录经办人工作失误。办事过程的严格控制,强化了“无程序即无行政”、“程序违法,行政无效”等依法行政理念,加强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同时,张家港市全面推行网上电子政务,全面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全面启用电子公文,文件、汇报材料、简报全部进网公开和传送,这就像是一双“督促透明与高效的眼”,又一次在无形中促进和监督着部门的办事公开和效率提高。比如,正式实施的电子报港让在偏远码头从事船运的船主们尝到了甜头。原来船到码头装水泥,要来回跑两次办理报港、签证手续,路程又远又不方便。现在一艘船一个航次光交通费就可以节省50元,不但省了交通费,更为船期节省了时间。电子报港实施十天时间里,光锦丰海事处受理的87次报港,就为船民节省交通费4000多元。
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不能说在嘴上,而是要切实落实在行动上。
2001年9月,张家港市在苏南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经过四年多的摸索,该市行政审批实现了三级跨越:从原来没有统一的时间要求到按规定时限办结,到提前时限承诺办结,到现在的承诺时限前提前办结、承诺件变成即办件,目前即办件数占到了进驻中心许可事项中的65%,均件承诺办理时限仅为3.6天。
为了鼓励工作创新,张家港市还于2006年设立了首届政府工作创新奖,鼓励各部门勇于探索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效率的新模式。
他们建成了全省首家招投标采购交易服务中心,规范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制度建设、操作程序和基础管理工作,在对交通、水利、绿化等建设工程和药品药械、教育仪器、办公用品等设备设施实行管办分离、进场交易的基础上,扩大采购招投标的覆盖面。该市政府采购总支出已累计超过10亿元,共节约资金1.5亿元,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从最初的2大类10个项目扩展到3大类60多个项目。建立健全了公、检、法、海关、商检、工商、质监、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情况通报、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完善了公共产品价格听证制度,规范垄断行业和服务业的收费行为。还在全省成立首家建筑工务处,实行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在全省开设首家网上中招市场,率先设计开发拆迁工作网络公开平台,率先建立环境信息公示制度。通过这些在权力相对集中的领域改革创新权力运行方式,既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也扩大了工作透明度,有效遏制了腐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促使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
同时,为了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张家港还建立了公开服务质量暗访督查制度,每季度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以拍摄暗访录像形式对责任单位应公开而不公开,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权力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进行抽查。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去年以来,共有6个单位8人次被公开曝光,8个单位12人次因权力阳光操作不到位受到责任追究。
今年7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张家港市市长王翔出席了会议并代表市政府在大会上以《建立公开透明机制推动权力阳光操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营造良好政务环境》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在张家港市政法机关的荣誉簿上,张家港市人民法院曾被最高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2006年因解决执行难问题成效明显,被江苏省高院记集体一等功;市检察院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2005年还被评为全国十佳检察院、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检察院;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执法质量示范点”、2005年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是全省县(市)唯一的执法质量“九连优”单位;市司法局曾被司法部记集体一等功,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人事部、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张家港法院各项工作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苏州全市法院综合考评的前列。该院以司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载体,进一步理顺质量效率指标管理、法官业绩考评、岗位目标责任制之间的关系,明晰工作职责,明确岗位目标,确保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在审判实践中,进一步强调以法论理,公开裁判理由和依据,提高案件质量和裁判文书制作水平。同时还建立健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制度,加强庭审监督,促进司法廉洁。健全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参与、监督审判工作,提高法院裁判的公信力。
张家港市检察院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积极推行江苏省检察机关《办案工作流程》和《办案质量考评办法》,制订了《关于加强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意见》,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注重加强内部监督制约。除捕诉分设、强化案件质量把关外,成立督查组,对挂牌竞办、撤案、不捕、不诉、变更强制措施、社会反响较大的案件,从案件程序、证据、事实、定性、案件处置、法律文书六个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同时根据《关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加强内部配合和制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两个必须”,对所有自侦案件必须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普通刑事案件的督查必须不少于10%,根据检查情况由督查部门每月写出《刑事案件质量分析报告》,提交检察长审阅。此外,还明确规定主诉检察官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必须提交集体讨论决定,以加强对主诉检察官的监督制约。多年来在上级检察院对该院进行的案件质量检查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质量问题,确保了执法公正。
2000年起,张家港市公安局就施行了案件审核退卷制度,这个措施成了提高民警执法素质的利器。城东派出所民警秦鹏飞对此深有感触:“退卷使我的办案责任心增强了,提醒我在工作中更加注意规范办案!”他是在办理一起赌博案件时,因审批时适用法律条款错误而被退卷整改的。类似遭到退卷的至今已有500余起,退卷制度的实行,使民警的办案能力、法律素质得到增强,在县市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中,张家港市公安局连续九年保持了全省执法质量考核优秀单位的荣誉,这在全省县级市中是唯一的一家。
法治建设落到实处服务民生大办实事 自“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工作之初,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就提出,要“每年解决一两个涉及群众利益,当前最需要解决并容易见成效的问题,以此作为工作突破口,不断积累建设成果”的要求。
在广泛调研、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意见、并进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张家港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了今年法治建设的20件实事,涉及了环保、卫生、食品药品、教育、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农药化肥市场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商品明码标价、房地产市场管理、城市停车管理、网吧游戏房管理、打击偷盗销非机动车和“黑车”等涉及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多个方面。
实事项目确定后,通过责任分解,明确了工作的职能部门,落实了实施责任,排出了对每项法治实事的督查时间,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还要求各责任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按时上报备案,接受督查和监督。
为了推进实事工程的扎实开展,张家港市对实事工作从六个方面加强了监督检查。第一,是内部监督,通过加强各职能部门党组织、纪检组织、党员的监督及法制监督,推动本部门实事工作的落实。第二,是市法治办督查。市法治办对实事工作排出了督查时间,并会同协调小组及有关部门加强了经常性的督查工作。第三,是法治建设监督员监督。通过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发征求意见表、组织观摩、征询意见和建议,促进部门整改。第四,是新闻舆论监督。对法治实事工作落实情况组织新闻单位进行报道,向社会公开。第五,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请他们进行评议,提出整改意见。第六,是群众监督。通过部门(单位)的行风监督员、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举报热线、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接受群众监督。
除办好20件服务民生的法治实事外,张家港市还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创建20个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范单位,评选20个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先进个人,培育20家依法经营示范企业,再创20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20所学法普法示范学校,举办20项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办好20期有影响的法治建设宣传专题专栏等。
张家港还在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农村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农村土地和农民拆迁的问题成了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据了解,1998年来,张家港市进行了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城镇由26个减至9个,行政村由436个合并为181个,其间有近七万户农民搬迁。为此,张家港实行了“拆一还一”的拆迁安置政策,单门独户的农民院落,可以置换到两套以上的公寓房,还可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补偿,农民还将富余的房屋出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建立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老年农民养老补贴制度,有15.8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近10万名老年农民享受到了社会养老补贴。农民拆迁了,但生活质量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村级可支配收入超百万元的达130多个。另外还建立了新张家港人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了外来人员“法律援助、欠薪预警、困境救助”三大机制。
在张家港,“舍得花钱买平安”成为了提升城市安全管理,确保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在平安建设中,张家港市区金融、商场、医院、机关、娱乐场所全部安装了与110联网的监控预警装置,城市中心商圈、主干道路统一建成了技防一条街(道)。投资3000多万元,设立24个镇级治安监控中心,安装视频监控装置600多套,视频监控覆盖全市各镇(管理区)。投资2200万元,在全省率先为全市131所学校、幼儿园安装与110联网的视频监控和优先报警装置,并统一为每所学校派驻保安。在全国首创“守押一体”的特种押运中心,确保了金融安全。全市17.4万户家庭全部装上了家庭报警装置,并逐步与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联网。
近年来,张家港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乡镇全部建成苏州市平安镇。2007年1月,张家港市作为首批获得“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工作17个先进单位之一,受到了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
张家港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管理环境已经使其成为了投资创业致富的天堂。目前,全市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12家,并拥有保税科技、华芳纺织、骏马化纤、江苏宏宝、高新张铜、江苏国泰等7家上市企业,总数居苏州市第一。同时,累计批办私营企业15328家,个体工商户31591户,个私企业注册资本达255亿元,还累计吸引外资企业1355家,注册外资65亿美元,到帐外资45亿美元,美国杜邦、陶氏、雪佛龙,韩国浦项等50家跨国大公司先后来张家港市投资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2006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出口55亿美元。外经合作继续拓展,境外投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张家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汉忠表示:法治城市是对文明城市高标准的考量,法治城市的建设进程将为张家港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最有力的法治保障。法治合格县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将进一步推动县域法治化的进程。
题图为张家港市一瞥
丁国锋 周春峰 郁洪兴 卢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