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当前,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以下关系:
不可急于求成,但不能无所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多样性和渐进性,摒弃一蹴而就的思想,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如果脱离实际强行搞统一的农村建设规划,不仅违背了群众意愿,而且会损害群众的利益。
但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急于求成,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当前,个别地方、个别基层组织确实存在“等靠要”、无所作为的倾向,这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而忽略其阶段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勇挑重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昂扬的斗志、主动作为的锐气,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逐步破解“三农”难题,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自1999年开始,湛江市立足于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落后生产方式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积极总结和推动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生态文明村式的新农村374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3.7%。实践证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扎实推动、主动作为,积量变为质变,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才能够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不搞评比达标,但不能无目标任务
每个地方、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不同,新农村建设的办法也应不同。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来搞,搞统一标准,搞所谓的达标竞赛或创建评比,把本来应该让农民得实惠的新农村建设变成了“形象工程”。这样不仅脱离农村的实际,也使新农村建设偏离方向。
但是,新农村建设不搞评比达标,并不等于完全不提目标要求、不作任务部署。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有近期目标,还要有远景规划。要坚持标准而不搞达标,有任务但不强求。比如,湛江市早期提出“四通五改六进村”(即通路、通邮、通电、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党的政策进村、先进文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优良道德进村、卫生习惯进村、法制教育进村),近期提出“六个一”(即制订一个合理规划、发展一个特色产品、推进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一个公共村场、营造一个干净环境、种上一片成荫绿树),就是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才能长抓不懈取得成效。
不等同于新村建设,但不能无改造工程
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又要改变农村整体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既要建设先进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又要发展基层民主、构建和谐社会等。在实践中,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只专注于抓村庄“美化”,而忽视发展生产、解决生活难题等。
但是,新农村建设不等同于“新村建设”,并不是说新农村建设不需要建设新村庄、不需要改造工程。不少地方把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其现实性:一是这些村庄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群众有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愿望;二是这些村庄改水改路改房尤其必要、问题尤其突出。湛江新农村建设以加快茅草房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已改造农村危房(茅草房、泥砖房)3.7万户,解决了18万农民“住房难”问题。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只有从实际出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才能抓准抓出实效,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得硬性摊派,但不能不发动群众
承担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外,更重要的是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建设美好家园。绝不能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对农民搞强迫执行、硬性摊派,不能强行占用农民耕地和宅基地,不能强迫农民大拆大建。
但是,新农村建设不搞硬性摊派,并不等于不要群众动员、不要群众创造。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好内在动力问题,要让广大农民“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要引导广大农民当主人,在发展农业生产、开拓产品市场、推进体制改革、规划村庄建设、改造村容村貌、管理村中事务等方面,积极参与决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要引导广大农民作主体,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展经济过上宽裕生活;靠自己动手改造村庄,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家园;靠自己发奋努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引导广大农民唱主角,积极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发展生产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新农村建设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做表面文章,但不能无典型示范
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实效,切忌搞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政府花大钱堆造出不切实际的“典型”、“样板”,对别的镇村来说,可看不可学,完全失去其示范效应。这种不从农民、农村实际出发,大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但是,新农村建设不做表面文章,并不等于不要典型引路、不要示范带动。我们要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抓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通过实实在在的典型示范,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搞得好的村庄参观、学习、交流,使他们亲眼目睹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亲身感受其他村庄发展产业、改变面貌、提高生活质量的历程,能够有效促进他们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湛江市在全社会开展“双十、双百、双千”活动(即评选十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十个最整洁的乡镇,一百个带动农民致富经济合作组织、一百个最美的村庄,一千个农业种养能手、一千个最美的农家庭院),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身边树立起一个个示范点,培育起一大批典型村庄,如海水养殖生产基地型的特呈岛村,生态旅游“渔(农)家乐”型的包宅村、新屋仔村等。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总结和推广这些村庄易学可行的经验,带动了其他村庄的建设,使湛江形成了从亮点到亮线、从亮线到亮片集群发展的局面。实践证明,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只有树立和推广实实在在、可鉴可学的典型,才能使各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取得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良好示范效应。
作者系中共湛江市委书记
图:
生态文明村——农民群众的美好家园。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