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16日电(记者王汝堂、张晓晶)今年7月,山东省莱芜市的农民特别高兴,因为从这时起,政府每年补贴1000多万元,让他们的老年人与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
近两年,山东省对全省各地提出明确要求,宁可少上项目,也要拿出钱来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让农民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这个发展新思路的引领下,财政资金“管城不管乡”的局面得以彻底扭转,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发生重大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由重大项目建设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山东省投资130多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的路、水、电、医、学建设。
以工带农,以城补乡,成为山东省财政支出调整的方向。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山东省近年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做到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今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三农”方面的资金473.6亿元,比去年增长近20%,其中省级财政安排64.4亿元,比去年增加12.6亿元。
除财政重点支持以外,山东省还用财政资金带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去年,省财政列支3亿元专项用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补助,通过社会融资筹集建设资金近2亿元,接近总投资的1/10。农村公路建设除财政投入外,还通过拍卖农村公路冠名权、路林绿化权等市场化手段筹集了一定数量的配套资金,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矛盾。
构建农村群众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式提上山东省的议事日程,一些地区已先行一步。山东省已着手建立新型农村保障体系,按照“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要求,采取“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以及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加快建立农村养老、失业、合作医疗、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大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扶、危有所助,并逐步转向城乡一体化保障。各项保障制度将不断提高标准,政府的补助比例也将逐步提高。养老、低保救助标准将逐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农民大病医疗费用公共负担比例逐步达到60%以上,农村“五保户”生活逐步实现“财政统一负责、乡镇集中供养”。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这项各界关注、群众企盼的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一件惠及两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好事,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悉心改善民生的理念和决心。按照国务院部署,这项制度建设工作今年开始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全面推开。随着这项制度的建立,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到“十一五”末期,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
麦收夏种时节,穿行在绿色中的江苏大地,感受着蓬勃发展的热潮。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祥2日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实施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主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