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合肥9月16日电记者熊润频没有千万家产,也没有花容月貌,甚至一字不识,一个年过50的餐馆老板娘,却成为安徽省蚌埠市家喻户晓的“形象标杆”。她就是李玉兰,以一间60平方米的小饭店维持全家12口人的生活,却喜欢助穷济困,十几年来,累计为社会捐助资金17万元,被人们称为“好人李玉兰”。
李玉兰生于1949年,早年讨过饭、务过农,丈夫早逝之后为了生计颠沛流离、四处奔波打工。1983年,她与蚌埠“华照饭店”店主李华照组成新的家庭,生活才稳定下来。吃过苦的李玉兰自己节俭朴素,帮起人来却慷慨大方、“一掷千金”。饭店门口路过的乞丐,她从不怠慢,有钱的时候给几个零钱,没零钱的时候就给他们盛点饭;社会小青年到饭店白吃白喝,她不仅不急着讨钱,还反过来接济他们一些钱,劝导他们改邪归正;自家十多口人艰难度日,她还把雪地里的弃婴抱回家抚养;孤寡老人重病在身有家不能回,又是李玉兰替老人偿还1700元房租赎回房屋,又精心照料直到老人去世。
1997年春,李玉兰同儿子回山东老家扫墓,看到村里7位五保老人生活十分苦难,当即把身上500元钱送给老人,并从此每月给每位老人寄上30元生活费,让他们安度晚年。十年间,李玉兰寄出的生活费从30元涨到50元,再到100元,而当年的7位老人如今也只剩下了4位。1999年夏天,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正患严重肺病的李玉兰看到新闻,就把储钱罐里平时积攒的零钱全部捐出来,一分、两分的硬币零零碎碎,一清点,竟然有1100多元,是那次捐赠活动中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
从1990年开始,李玉兰开始捐助“希望工程”,十多年来,她累计为社会捐助的各项资金达17万元。
这样一个慷慨捐赠的老板娘,对自己和家人却非常“小气”:全家吃饭,挑拣客人吃剩的饭菜;店老板李华照喝酒,也只能喝3元多钱一斤的酒“解馋”;因为捐赠,饭店常常无力支付员工工钱,有时捐赠时间紧迫,李玉兰还要反过来跟员工借钱,“拖欠”儿子和媳妇的工资也成了“家常便饭”。自小残疾的弟弟曾抱怨李玉兰,“你们有钱还不如给我买所房子。”李玉兰却说:“人活着,哪里睡觉不都是一张床么?还有很多人连一片瓦也没有。”至今,弟弟一家还靠弟媳在天桥底下摆地摊卖鞋垫“创收”。而孙子上小学,为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儿媳寿彩琴曾希望婆婆能支持6000元学校赞助费,却被李玉兰以“哪个学校不出大学生”为由一口回绝。
多年来的默默捐助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也使李玉兰的名声渐渐在蚌埠市传开,成了当地的“名人”,先后荣获“蚌山区十佳公民”、“蚌埠市十大女杰”、安徽省精神文明“十佳人物”、“2005年度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等称号,并且在2005年成为首届“中国慈善奖”获得者。光环之下,李玉兰却依然不改本色。她说:“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也是靠着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才走到今天。所以,我做的这些好事很正常,也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