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9000亿元 |
本报评论员 周慧兰
求解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9000亿元,而养老金账户节余只有4800亿元。随着老龄人口的节节攀升和养老金巨额缺口压力的逐渐增大,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迫切。现收现付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是理论界关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两大思路,中国应当采取何种养老保障体制的模式始终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而比模式选择更令人关注的是养老保障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分离的社保体制,地区贫富差距……与所有的公共问题一样,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依托于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服务型政府而言,理念的转变和组织体制的改革是关键。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建立既适应于中国经济现状又能有效解决公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如何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近期,就这些问题,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郑新业、清华大学公共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林双林、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绍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张雪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陶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徐菁博士等参加,研究会组织了关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内部座谈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经主办方允许,本报对座谈进行了梳理。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148期。(周慧兰)
养老保障困境
主持人:养老保障是社会各界和中央决策层近年来讨论的几大公共问题之一,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如何?制度难点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郑新业:国内1960年代建立的“城乡分离”保障体制现在仍在加强,人口移动有巨额的成本。从效率考虑是否可以实行省负责制?
二是农民工问题,养老保障体系本来就很脆弱,如果把农民工加进来会有一个不小的冲击。
三是贫富问题,很多人认为养老保障一定程度上是穷人补助了富人,因为一是富人的老婆不工作却领取一半养老保障,而穷人两边都工作;二是富人的寿命比穷人长,享受养老保障的时间也比穷人长。
杨燕绥:养老保障制度的难点是背后没有一个服务型政府。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把社会保障看成国家对公民的第一保障。GDP中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作为社会保障,如果没有这笔预算,说明公共财政还没有起步。
林双林:中国的养老保障存在什么问题?按照现在的做法,农民工加入养老保障圈子就不公平,因为他们交了费是养活城里退休的人,他们有双重的养老负担,还要养活自己年老的父母。
养老保障的债务由后代负担,这在刚开始对老年人、退休者是有利的,但也会把债务无限推给后代,受益的只是第一代人。现在退休的人有没有受益?这个问题还得好好想一想。我们养老保障的税率那么高,28%的账户还是亏空,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发得太多了?我们应当想办法自己承担债务,减少向后代的转移。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