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际铁路的风驰电掣中,人们的生活被改变了CFP/图 |
城际铁路带来新生活——催生“钟摆一族”
提高沿线房价 减少能源消耗
这条147公里的铁路,串起了珠三角的4座城市——广州、东莞、深圳和香港。这个经济圈里的上千万人的生活方式,因此而改变。
“城市候鸟”
改变从速度开始。每周一早晨6∶30,王军从广州越秀区梅花村的家中出发,他在深圳的一家公司上班,但他并不担心会迟到。
首先,王军花5分钟走到地铁1号线入口,再坐10分钟地铁,目的地是广州火车东站。
广深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实现完全“公交化”且时速为200公里的城际快线。为了能让像王军这样的早班乘客准时上班,司机唐朝雄和同事们必须提前3-4小时,将“动车组”列车开出车库进行例检。34岁的唐朝雄是中国铁路470个动车组司机之一,这位中学屡获奥林匹克竞赛奖的年轻人,拿下了动车组的第一本驾照“CHRD0900000001”。
每次上岗前,唐朝雄都要过“电椅关”。这是一架设计成座椅状、价值19万的生命体征仪,它会记录下动车组司机血压、灵敏度、精神压力等身体状态的测试数据,判断司机是否能安全驾驶。
“我们必须确保100%的安全。”唐朝雄说。他驾驶的动车组是中国最先进的火车,可搭乘六百多名旅客。
王军这样的乘客不用担心赶不上车——由于广深城际列车已经实行了“公交化”运营,在客流高峰期每5分钟一趟车、平时15分钟一班。每天共开行81对动车组,实现随到随走的水平。
“我们对旅客实行无干扰服务。”列车长罗红说。过去由乘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餐饮”的工作,现在被专业保洁和航空餐饮公司包揽。现在,1列动车组只配备1名列车长、1名乘务员和1位司机。
驾驶室内,唐朝雄像一个孤独的瞭望者,盯着前方任何异常。每过50秒,他必须松一下脚踏,否则就会灯闪报警。如果报警后10秒还没有反应,系统将自动刹车。这道“安全阀”措施,可以让司机时刻保持着清醒。
为确保准点,唐朝雄常常要紧贴着区段时速的红色上限开车。在广深铁路机辆事业部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付贤志的电脑中,可以查询到唐朝雄和列车在任何一秒钟的状态。而2000公里之外北京铁道部调度监控中心也能实时监控。“铁道部有我们的手机号码。”唐朝雄说,“一旦晚点,铁道部的质询电话就会直接打到我的手机上。”
147公里——52分钟,王军到达深圳。每天,大约有7万-10万的人往返于广深城际铁路上。广深城际动车组的公交化,在珠三角的主要城市群中形成了“1小时都市经济圈”。除了王军这样的“城市候鸟”上班族外,还吸引相当比例的商务人群,包括那些香港客。
火车、大巴、自驾车:哪个更方便?
对香港人来说,走出深圳罗湖口岸,他们要面临一个选择:向右是深圳罗湖汽车站——那儿停着几百辆发往广州、东莞等地的豪华大巴;向左走是深圳火车站,城际快线也是不错的交通工具。
“香港地铁一到站,客流量就会上升。”广铁集团客运处总工程师肖伟说。根据罗湖口岸的统计数据推测,每天大约有2万香港旅客会选择广深城际列车。
南方周末记者跟着一名香港人从罗湖口岸出发,沿着通往深圳火车站的长廊走——包括购票候车直至在和谐号车厢坐下来,总共不超过10分钟。
实现这10分钟的便捷,大约用了一个世纪。香港人坐广深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广九铁路。1949-1979年,广九铁路基本停运,其中在广东段即为后来的广深铁路。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成立,并将原来单线改建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广深线的服务改进被外界解读为富有改革新意。1980年代中期,广深线上的乘务员上岗着西服、穿半高跟鞋,化淡妆。这微小的变化被香港媒体认为“具有预示意义”。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广深铁路的发展,“1992-1993年是广深铁路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广深铁路原客运部负责人黄欣说。加上当时的股市热潮,全国人都涌向深圳,“广深铁路年发送旅客达到2600万人次”。
1994年广深高速公路通车后,铁路客流突遭打击。“当时广深铁路客流以每年1520%的速度大幅下跌。”黄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唏嘘不已。当时,罗湖汽车站每天有180辆“灰狗”、“新锦湖”等豪华大巴发往广州,票价最低50元。而当时广深铁路1天仅有对开的2趟准高速列车,“票价80元左右,行程近2小时。”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带着相关司局级官员来到广东暗访,以普通乘客身份乘坐广州发往深圳的“灰狗”豪华大巴,为广深铁路的改革寻求新思路。
此后,广深铁路开始逐步实施“城际公交化”战略,不断增加发车对数,同时从国内外购进“蓝箭”、新时速等快速客车准高速列车。“从1996年末,广深铁路的客流开始回升。”黄欣说。到2001年,广深之间发车达到54对,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60-65分钟。
而在今年4月18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上线运营,成就了“城际公交化”的思路。广深城际铁路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目前,每天开行动车组81对72趟,发车密度超过了大巴,日发送量超过了7万人。目前,铁路吸引了广深之间大量的客流,而大巴开始逐步转向广深铁路覆盖不到的一些营运路线。
调查显示,广深城际列车已经成为广深港之间旅客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一些拥有私家车的旅客放弃自驾出行,因为“自驾车光高速公路过路费就65元,再加上油费,75元的火车票显然比较合算”。加上高速公路不可预测的堵车、安全系数等因素,选乘城际列车更让人安心。于是,深圳站售票员李明芳也刷新个人的最高纪录:单日售票五千多张。
楼房增值了 能耗下降了
便利的交通,让许多香港人离开每平方米45000港元的楼市,到东莞、樟木头等地置业。一些本属于打工族的香港人,在房价每平方米6000元的东莞,住上了豪华别墅。一些人甚至成了住在樟木头、上班在香港的“钟摆”一族。因为港人聚集,樟木头有了“小香港”之称。
深圳房价飞涨,让一些深圳人也把目光转向东莞、樟木头等地的楼盘。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黄小姐说,她见过不少东莞买房度周末、平时在深圳租房的人。
2000年,石龙镇因为广深铁路没有在该镇设高速列车停靠站而耿耿于怀。石龙是东莞市服装批发重镇,有两万多海外华侨关系。
因为急于借助广深铁路复兴这个广东“历史名镇”,该镇人大代表曾联名要求镇政府出面建设高速火车站,甚至不惜以“罢免”镇长相逼,终于迫使该镇建成广深铁路石龙站。高速车站落成后,带来港商的大量投资。一个月内,石龙镇附近的房产单价上涨了一千多元。
房价上涨,但能耗降低了。研究表明:假设以人每公里消耗能源为1个单位,使用电的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而一条复线铁路的运能和一条16车道的公路相近,但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8。国外有研究显示,如果日本没有新干线,其每年要多排放1.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东京郊外工厂排放量的总和。
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剧增的机动车,乘坐城际铁路、地铁,已经成为值得倡导的一种“低碳经济”生活方式。
在发达国家,城际铁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份额大体上占到35%-50%。在日本,仅东京市郊铁路就有近2000公里,每天客流量达3500万人次,年客运量约50亿人次;法国市郊铁路的年运量达5.4亿人次,占法国国铁总客运量的65%;德国在13个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铁路,承担了德国铁路总客运量和短途客运总量的66%和7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际之间联系频繁,城际铁路成为各地争相上马的项目。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西北城市群等都市圈,人口稠密,流动性快。
这些在建或者规划中的项目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京津城际列车、沪宁杭城际列车、成渝城际列车、长春至吉林城际列车、昆明至曲靖城际列车……
而广深铁路被认为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实验田”。2007年1月1日,广深铁路筹资103亿资金,收购母公司拥有的广州至坪石段铁路运营资产及业务。在香港,广深铁路曾被誉为“最慷慨分红的上市公司”。香港股民们目睹广深铁路成长价值的同时,也是它最频繁接触的消费者。以前,广深公司黄欣还经常收到香港一些股民来信,主要提些建议;现在这些市民来信来电,他们期盼着“像广深城际铁路一样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