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开局良好

  2006年,浙江省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起步良好。
主要反映在:

  一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以落实约束性指标和加快体制改革为抓手,科学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二是发展质量更趋良好。围绕《纲要》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建设“两型社会”、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等任务,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大需求渐趋均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按照《纲要》提出的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发展的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发展活力继续增强。四是民生不断改善。“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顺利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中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纲要》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大部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都达到或超过《纲要》实施年均进度要求。

  ——国民经济增长超出预期。2006年,浙江GDP实际增长13.6%,达到15649亿元,超出《纲要》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1.6%,达到31684元,超出《纲要》预期增长目标4.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5元,实际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实际增长9.3%,分别超过《纲要》实施年均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实现。2006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5%,能耗继续保持全国较好水平,基本实现《纲要》实施年均下降进度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显著。2006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94%,实现《纲要》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双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34%和0.12%,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扭转了2001年以来连年上升的态势,较好完成了《纲要》污染减排的阶段性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林牧渔业形势稳定,粮食总产量达176.8亿斤,比上年增长8.5%。浙西北桑蚕、浙东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叶水果等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在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30个、示范园区29个。

  农村新社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372个、环境整治村3176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农民就业培训。2006年累计培训农民182.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3%,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7%,转移就业率达79.4%;农村后备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较好提高。

  二、新型城市化拉开序幕

  城市化进程。全省城市化水平从“十五”期末的56%上升到2006年56.5%,低于“十一五”规划预期年均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

  城乡空间结构。杭州、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四大经济圈辐射范围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极核作用增强。

  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各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步伐加快,城市集中供水覆盖新增120万农村人口,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向农民工覆盖,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农民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新型工业化迈入加速推进期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省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7537.9亿元,增长14.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8%。

  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产业集群在调整中提升壮大。杭氧、杭钢等企业异地发展,宁波、舟山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积极开展开发区(园区)的清理整顿工作。

  结构调整。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46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4%。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确定重点技改项目1194项,投资总额达1725.6亿元,已开工1046项,投产644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共有430项落后技术和工艺列入限制和淘汰目录;全年关停水泥机立窑68条、压缩落后水泥生产能力700万吨;累计关停粘土砖瓦窑1185座,压缩落后生产能力80亿块标砖,还关停了22.59万千瓦中温中压低效燃煤机组和小油机以及一批小造纸、小冶炼、小电镀。

  产业竞争力。投资193亿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和购买技术成果经费分别增长30.5%和96.5%。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5个,中国名牌57个,累计总量保持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商务部确定的重点培育出口品牌51个;38家企业被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列京沪之后居全国第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私营企业累计达5757家,获欧洲CE认证的累计1349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

  四、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期

  发展水平。服务业总体上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服务业增加值达6288.2亿元,增长1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8个百分点。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有58家企业入围“2006中国服务业500强”。

  项目实施。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限额以上第三产业投资3709.4亿元,增长13.6%,占限额以上投资的53.3%。全省通过各类平台引进服务业项目781个,协议金额182亿元,新签山海协作服务业项目172个。义乌陆路口岸、宁波国家直属储备粮库、舟山省级储备粮库一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浙能舟山煤炭储运配送基地、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已完成项目核准,宁波保税区物流园区“区港联动”和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编制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对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完成《浙江省社区商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区域协调发展谱写新篇章

  陆海联动。临港工业发展迅速,港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战略物资储运稳步推进。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出台国内首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继续加强,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

  山海协作。以规划为龙头、以年度实施计划为指导、以目标责任考核为保障的山海协作规划指导体系逐步建立;衢州与杭州、宁波两市开展资源与产业合作,山海协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在15家省级开发区(园区)设立了全省首批山海协作示范区,协作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山海协作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结对帮扶工程”推进顺利,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战略任务开展顺利,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新格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资源富集省份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借助香港平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举措深入实施,浙江省与港台之间的劳务输出、人员往来等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密切。

  六、基础设施建设再创佳绩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水利、能源、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0亿元,其中“五大百亿”工程完成投资890亿元,取得新的成就。

  重大水利工程。围绕安全饮水、治污净水、节约用水、科学调水等“四水工程”建设,加强跨区域引供水的综合协调,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等为重点,全面推进防洪治涝、水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4亿立方米。

  能源保障工程。按照优化结构、积极平衡、水火核气并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了电力项目建设。全年建成投产装机789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能源储备和供应水平,全面提高了能源保障能力。

  综合交通工程。通过强化计划安排、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和政策保障,稳步推进“两纵”、“三横”、“双枢纽”、多节点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综合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提高。铁路电气化率达34%,新建高速公路516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0.2%,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露端倪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进程继续加快,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所好转。2006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一,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处于全国前列,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环境保护。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加大污染整治力度,“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继续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积极推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强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资源节约。大力推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已分解到各市和重点单位,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加快高耗水行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加强,重点土地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扶持和规范资源再生利用企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八、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了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四个一批”规划,实施文化下乡“三万工程”。启动新一轮“村村通”建设,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向农村延伸,仅杭州就拥有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万多户。召开了中国越剧艺术节等活动。举办了首个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影视动漫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科技进步。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62.8亿元,增长25.5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4.28%,提高0.33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全省R&D经费相当于GDP比例达到1.34%,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启动建设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实验动物公共服务等3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软件产业、环保装备等13个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成效。全年组织实施了24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个优先主题共585个重点项目。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扎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免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部署“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强以职工转岗、农民转产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推进成人教育,不断丰富教育组织形式,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达到28.9万人,比上年增长35.6%,远程教育本专科招生1.43万人,比上年增长95.9%;扫除青壮年文盲0.28万人。

  人才资源开发。继续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轮训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深入实施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启动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继续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

  医疗卫生。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健康体检制度和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五大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试点,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下降13.4%。

  体育事业。制定实施体育强省规划纲要,“小康健身工程”全面启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省本级投入专项资金2258万元,带动全省各级资金投入达到5.84亿元。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体育健儿全年获13个世界冠军、29个亚洲冠军。第十三届省运会圆满成功,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竞赛场馆建设进展有序。

  九、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渐趋完善

  人口和就业。全省常住人口4980万人,出生率10.29‰,自然增长率4.87‰,出生性别比同比下降0.2个比值;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1%,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培养高技能人才8.33万人,再就业培训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64万人。

  社会保险和救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继续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历史欠薪问题基本解决,无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恶性事件。98.6%乡镇建立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47个县(市、区)使用社会救助网络系统,81个县(市、区)出台了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五保”集中供养率92.4%,“三无”集中供养率达97.8%;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有市县(市、区)全部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制度,并全部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综合社会福利床位数12.89万张;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近10万名;初步建立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民主法制。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举办和承办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论坛。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标准,各地达标率46.8%;新核准登记民间组织2000多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制订并启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全省75%的村、73%的社区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星级以上要求;县(市、区)法律援助窗口建成率76%;共有律师事务所585家,执业律师6107名,基层法律服务所553家,法律服务工作者2944名。

  公共安全。95%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中心,群体性事件起数同比下降30%;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2.36%;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5%;“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覆盖率100%;完成12个互联网侦控中心建设;部署开展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和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101市、县(市、区)全部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开展10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类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与2005年同比下降19.5%、6.0%和9.8%。

  十、开放型经济更具活力

  全省外经贸保持较快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1391.5亿元,增长29.6%,超额完成全年预期指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领域拓宽。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规模突破千亿美元,达1009亿美元,增长31.4%,增幅比全国高出4.2个百分点。进口贸易加快发展,增幅居沿海各省市第一。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70.9%和51.4%。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423.9亿元和101.7亿元,增长40.1%和68.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42%和10.1%。对主要市场的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

  利用外资。全省新设外资企业3583家,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1099家,比上年增加239家,占合同利用外资总数的83%。制造业利用外资仍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业的实际外资分别增长122.9%和92.9%。医疗、机场运输、直销和金融租赁等服务业开始获得外商投资,填补了空白。港商投资继续位列浙江外资来源的首位。以民引外和增资扩股的合同外资达92.2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48.3%。

  对外经济合作。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25家,投资总额3.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亿美元,增长79%。境外投资项目层次提升、领域拓宽,新批产业项目79个,增长31.7%,资源开发、并购项目比重上升。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在美国和德国成功举办中国?浙江周活动。境外工业园区开发成为境外投资的一个新亮点,在商务部组织的境外合作区招标中,有2个项目中标。

  十一、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体制改革工作卓有成效,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较大突破,列入《纲要》体制改革10项任务取得新的进展,改革推进机制也获得较大的创新和完善。

  改革进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在逐步形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加快建立。

  推进机制。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建立改革工作机制加强改革统筹协调的通知》,形成了“党委、政府抓总,改革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参与,决策民主、参与广泛、合力攻坚”的改革工作新局面。建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了横向联部门、纵向联市县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省经济体制改革联络员工作制度,构建协同一致推进改革的工作网络;建立年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制度,下发《2006年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改革任务列入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加强改革方案前期研究,完成10项改革方案设计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建立改革经验交流制度,形成改革信息共享的工作载体。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