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8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报告。报告显示,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8月份共发行债券8520.1亿元,较7月份增加367.5%。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央行大量发行债券,目的在于收缩信贷,缩紧银根。
目前,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严峻。
国债环比猛增367.5
%昨天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2007年1-8月,债券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比增长82.8%。央行方面解释,6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大大增加了市场债券供应量。此外,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前8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9766.9亿元。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10326.7亿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7320.9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2119.3亿元。截至8月底,债券市场托管量为11.57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量为11.22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托管量的97%。
8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较上月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为6000亿元特别国债在本月发行。8月份共发行债券8520.1亿元,环比增加367.5%。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6606.9亿元,政策性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1514亿元,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86.2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313亿元。
今年1-8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以中短期债券为主,同时也发行了一定数量的长期债券。其中,债券市场发行1年期及以下债券4777.7亿元,约占24.2%;发行1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13809.2亿元,约占69.9%;发行10年期以上债券1180亿元,约占6%。从期限结构变化趋势看,8月份发行的债券以中期债券为主。其中1年期及以下债券占比9.3%,1年期以上到10年期债券占比87.4%,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3.3%。
修正流动性过剩
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火爆状态,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动作,目的就是使商业银行的银根趋紧,收缩信贷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特别国债的发行主要是用来修正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它会带来一定的效果。就目前市场上发行的特别国债而言,金融债还是不多,多数都归在央行的账户上。因此,现在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减少央行的票据,降低央行的风险。他说,债券也不能一次发行太多,它必须慢慢地一点一点进行调整,不然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震荡。像美国这样大幅度降息,是一种很不好的政策措施。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也持有相同看法。他告诉记者,央行发行债券,目的在于收缩信贷,缩紧银根。但目前看来,发行债券带来的效果有限,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过剩。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光靠发行债券不行。它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依然在中国外汇过多,以及外资大量从不明渠道流入股市、楼市。
在谈及央行是否会持续加息的问题时,潘正彦认为,中国在10月份中下旬仍会持续加息。易宪容也称,“一旦9月份的CPI仍持续走高,央行就必然会加息。”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