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9月29日电 (记者 江时强、李志晖)针对三峡工程存在的环保隐患,国务院三峡办正在着力推进“7+1”专项计划,用生物工程技术措施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枢纽工程投资已完成概算的91%,三峡移民已搬迁122万人,预计明年全部搬迁完成时将达到135万人,三峡输变电工程除为三峡地下电站配套的项目外,也已基本完工。
三峡工程开工建设14年,我国政府大力治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总投资达数百亿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日前于武汉召开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指出,当前和今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是:水库支流及库湾富营养化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城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工业污染及流动污染源治理与监督管理;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事件报告与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
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司长柳地说,为探索三峡工程生态环保的长效机制,国务院三峡办正在实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探索库区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水库资源配置,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总称“7+1”专项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7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对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共8个专项。其中7个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消落区治理,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张宬)